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有人在一场战役前分析:“上海是中国的文化经济中心,外国租界多,是国际观瞻的战...

近代有人在一场战役前分析:“上海是中国的文化经济中心,外国租界多,是国际观瞻的战略要地,不打就退,政治影响太坏,弄不好就会被戴上卖国贼的帽子。……江浙水网地区,敌军的现代化武器用不上。还有人说,我们在上海打起来,可以使敌军整个战略轴线发生改变,让敌军从‘由北而南’的俯攻之态改变成‘由东向西’的仰攻,丧失其主宰战场的时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B.该战役使我军战略初步实现

C.该战役发生时列强武力干涉          D.该战役中我军取得重大胜利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材料关键词“上海”、“由北而南”可推断出该战役是淞沪会战。结合所学史实,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使我军战略初步实现,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淞沪会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孙中山在1923年提出:“人民有县自治以为凭借,则进而参与国事,可以绰绰然有余。与分子构成团体之学理,乃不相违。苟不如是,则人民失其参与国事之根据,无怪国事操纵于武人及官僚之手”孙中山从为民主政治推行的关键是

A.实行地方自治                      B.分阶段逐步展开

C.直接参与国事                      D.保障人民的权利

 

查看答案

某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了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农业税

非农业税

997

24081

15677

1021

26412

38740

1077

20213

51172

A.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

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

D.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秦亡是由于未贯彻法家的思想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

C.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        D.法家学说无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

 

查看答案

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这主要表明

A.土地兼并不可遏制                  B.宗族制度在古代有重要意义

C.人们注重对私有财产的支配          D.租佃经营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武则天,名曌,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永徽六年(655)十月,高宗下诏废王皇后,十一月立武则天为后,皇后正式易人。武则天取得皇后的地位并不满足,她还想进一步掌握政权。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她(武则天)向高宗提出十二条建议:(1)劝农桑、薄赋徭;(2)给复三辅地;(3)息兵,以道德化天下;(4)南北中尚禁浮巧;(5)省功费力役;(6)广言路;(7)杜馋口;(8)王公以降皆习《老子》;(9)父在为母服齐哀三年;(10)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11)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12)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高宗曾下诏实行……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长孙无忌指责武则天不是天下“令族(世家大族)”,骆宾王斥武则天“地实寒微”。

——寿彝《中国通史》

“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武则天所表十二事内容作用。(9分)

2你如何认识材料二长孙无忌、骆宾王与司马光对武则天作出的不同评价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