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有位观察力敏锐,名叫托马斯...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有位观察力敏锐名叫托马斯·梅多斯的西方人评论道:在所有已达到某种程度的文明的民族当中,中国人是最缺乏革命性,却又最富有反叛性的。……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这整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伟大时代之一;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统治——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假如在普通的时代,这种秩序和持久性或许可看作是件幸事。但是,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在这样一个时代,稳定成了可咒诅的东西,而非幸事。相对地说,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是静止的、落后的。不断变化和进步的观念,尽管那时在西方被认为理所当然,但依然不合中国人的思想。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后世界》

材料二  近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消除了以往历史形成的各民族、各国的孤立闭塞状态,日益在经济上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这里说的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所谓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而言的。……在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漫长过程中,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并不是平行的、各自独立的。它们互为条件,最初是缓慢地、后来是越来越急速地促成历史由分散的发展到以世界为一整体的发展。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发展,是决定历史纵向和横向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它把历史的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个统一的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之中。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造成当时中国所谓“静止的、落后的”社会因素。你怎样看待这种“静止、落后”中的“幸”与“不幸”?(12分)

2)参照明清时期和西方工业革命后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纵向和横向发展”是怎样统一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之中的。你能从中得出哪些启示?(13分)  

 

(1)社会因素:小农经济模式及重农抑商政策;君主专制的强化;八股取士及思想禁锢(科举制度僵化及心学的统治)。(6分) 怎样看待:从中国自身历史发展来看,明清时期政治稳定、国家统一、农耕文明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从世界向资本主义转型的发展大趋势看,明清统治者厉行专制、固守农耕经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造成了中国的落后。(6分) (2)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高度发展,使传统社会未发生根本变化,同时也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展开;闭关政策、与世隔绝又导致中国背离世界近代化潮流,进一步阻碍了中国向近代化的正常转型。(5分)工业革命使西方工业文明和近代社会的迅速到来,同时也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联系的加强,又反过来巩固和扩大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要结合材料内容说明观点,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分)启示: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加强联系,互相学习,共同促进世界的进步与发展;善于向外国学习,同时又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能促使本民族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3分)(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在制度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经济上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依然占主体地位,经济政策上重农抑商,依靠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但是考试模式呆板,以八股取士,思想禁锢,文化专制,儒家思想是占正统地位,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明清时期政治稳定、国家统一、农耕文明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时代;但是把中国放在世界隔阂已经打破,世界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的背景下,政治体制上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经济上固守农耕经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造成了中国的落后。 (2)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从生产方式说,农耕文明的高度发展,使传统社会未发生根本变化;从社会形态方面闭关政策、与世隔绝又导致中国背离世界近代化潮流,进一步阻碍了中国向近代化的正常转型。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工业革命使人类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推动近代社会的迅速到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联系的加强,又反过来巩固和扩大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中国在纵向和横向方面与世界的差距,给我们的启示是: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加强联系,互相学习,共同促进世界的进步与发展;善于向外国学习,同时又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能促使本民族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君主专制;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与海禁;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正统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增长率的变化情况,GDP增长率在1961年、1979年和1993年变化较显著。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三年GDP增长率变化显著的共同因素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               B.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  

C.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查看答案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表示,如果中国向美国表达需要粮食的愿望,美国愿意认真考虑。实际上中国政府并没有主动要求美国政府提供粮食,只是同美国民间商业机构洽谈进口粮食的可能性。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中国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了粮食自给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急需打开中国市场             

D.意识形态的对立影响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查看答案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相似之处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允许外资参与本国经济活动         D.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东德剧变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失调)时,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最终却因此而造成剧变。东德剧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因素,国内因素不过是一个次要因素。”该学者的观点

A.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了东德剧变     B.从经济层面分析政治体制的缺陷

C.否定了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       D.强调外部环境对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

 

查看答案

1929年美国最高税率是24%1935年则提高到79%,这样整个社会私人资本的低投资率也就不难解释了。事实上,到1938年就出现了一次经济缓慢恢复中的回冷,史称“罗斯福萧条”。可见“罗斯福萧条”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高税收影响社会资本流通           B.高投资影响了民众购买力

C.自由企业制度受到了限制           D.市场自由调节能力增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