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如何治国”是历代统治者探讨的一个焦点问题。春秋时期的管子认为,“虽有巧目利手,...

“如何治国”是历代统治者探讨的一个焦点问题。春秋时期的管子认为,“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圆也;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这里管子主要强调的是

A君主的才能   B制度的建设     C人才的任用     D创新的意识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强调了法制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性,B 项符合题意,A、 C 、D 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是西周以来关于继承制度规定。但到满时,皇位继承曾先后出现汗位推选制、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秘密建储制、懿旨确立嗣君等四种模式。这一变化表明

A.宗法制的影响削弱                 B.分封制的彻底瓦解

C.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D.清朝放弃了王位世袭制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居正及揽大政,登首辅,慨然有任天下之志。十年来海内肃清。用李成梁、戚继光,委以北边,壤地千里,荒外警南。蛮累世负固者,次第遣将削平之。力筹富国,太仓粟可支十年,冏寺(兵部下设机构)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惜其褊衷多忌,刚愎自用威权震主。身死未几,遂遭削夺,并籍其家,子孙皆不保云。

——编自《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  海瑞评说: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明神宗实录》也说识者谓,居正功在社稷,过在身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居正的主要政绩。(9分)

2)张居正的人生结局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颇具代表性,简要分析其结局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朝鲜停战协定》的主要内容确定以三八线附近的实际控制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自由此线后退两公里,以建立一非军事区;自协定签订后12小时起,双方停止一切敌对行动,停止自朝鲜境外进入增援的军队和武器;……双方军事司令官向有关各国政府建议,在停战协定生效后3个月内,召开双方高一级的政治会议,协商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以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材料二  《日内瓦协议》的主要内容:与会国保证尊重印度支那三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结束在三国的敌对行动;……17度线、9号公路稍北为军事分界线,越军在线北集结,法军在线南集结;……法军在协议规定期限内从印度支那三国领土上撤走;老挝和柬埔寨在1955年内举行全国自由选举,越南在19567月内举行全国自由选举,以实现该国在民主基础上的统一。

材料三  《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的主要内容:美国和其他国家尊重1954年日内瓦协议所承认的越南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完全停止敌对行动,按规定时间撤出美国和其他外国军队、军事顾问、军事人员;……越南的统一将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通过和平的方法逐步实现。

上述三个协定(协议)的主要内容有何相似之处?(9分)执行的结果如何?(6分)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  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材料三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

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材料四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材料五  (此前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限制或拒绝。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当时对公民权的限制有哪些?(2分)材料三、四、五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10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北周武帝曰)佛经广叹崇建图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此实无情何能恩惠,愚人相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国法不容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自废(佛)已来民役稍希(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岂非有益?

——摘编自道宣《广弘明集》

材料二  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唐武宗于会昌五年 (845四月下令清查天下寺院及僧侣人数。八月令天下诸寺限期拆毁没收寺产良田数千万顷,奴婢十五万人僧尼迫令还俗者共二十六万零五百人。政府从废佛运动中得到大量财物、土地和纳税户。这是一次寺院地主和世俗地主矛盾的总爆发,佛教遭到的打击是严重的,佛教徒称之为会昌法难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影响。(7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