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人去过印度洋上的30多个港口,每到达一处他们就劝导或强迫当地统治者承认明朝的...

中国人去过印度洋上30多个港口,每到达一处他们就劝导或强迫当地统治者承认明朝的宗主权。由此可见,这种航海活动的目的是

A.宣扬中国的国威                    B.拓展中国的海外市场

C.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D.加强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叙述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影响,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的是加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中国的文化与先进科技输出海外,而外国的方物也引进入中国。但中国“耀兵异域”,虽然使西洋诸国纷纷前来进贡,出现了万国来朝的局面,但另东征不了了之。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朝的郑和下西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世纪中叶,意大利一本小册子这样描写:“据来往于这条大道的商人们说,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在塔那(俄罗斯顿河河口到中国的路上行走,是绝对安全的。”这里描写的“安全”时期最可能是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查看答案

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由此可见,通判

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                B.掌握地方军政财权

C.行使对地方的监察权                D.兼有监察和行政权

 

查看答案

宋后期,词的艺术精神发生蜕变,向“诗化”(追随辛弃疾的“辛派”词人多抒发进取或超然之志)、“雅化”(推崇姜夔的“风雅派”词人主张雅正)方向发展,从此

A.词发展到新的高峰                  B.词走向衰落

C.新的文学形式产生                  D.词走向世俗化

 

查看答案

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B.从世官制到察举制

C.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             D.从分封制到郡国制

 

查看答案

秦统一全国后采取的措施中被称为“非常有效且持久的国家统一的粘合剂”的是

A.确立皇帝制度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文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