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班固曰:“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班固曰:“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材料表明

A.在起用董仲舒之前,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确立

B.举孝廉、兴太学的做法是为了提高儒学地位

C.武帝拜董仲舒为相后,实行了一些尊儒措施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的大意是:汉武帝初立,魏其侯、武安侯、为相时就尊崇儒家,到了董仲舒时推举孔子的儒家学术,罢黜百家,设立负责兴建学校的官员,州郡也都推举茂才和孝廉。A、C、D均不符合材料及史实,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周礼·地官·司市》记载:“大市,曰昃(太阳偏西)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材料说明先秦时期

A.按时段分类交易                   B.已经出现了夜市

C.交易场所已趋同定                 D.市场初显专业化

 

查看答案

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形成受到亨利·乔治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亨利·乔治)的学说,深合于社会主义之主张,而欲求生产分配之平均,亦必先将土地收回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欲解决土地问题,我国今日正一极佳时期也。趁此资本未发达,地价未加增之时,先行解决,较之欧美其难易有未可同日以语。

——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与方法》

材料二  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的政纲,作为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这一政纲的具体实施办法则是“定地价”和“土地国有”。所谓“定地价”和“照价纳税”,就是由地主自报地价,国家征以重税,同时国家又握有土地国有之权,可以随时按地价收买地主土地。……“在国家一方面而言,无论收税买地,皆有大益之事”。这样便消灭了土地投机和土地垄断,而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这(注:指亨利·乔治等的资产阶级国有土地论)是工业资本家对地主怀抱的仇恨的率直的表现,因为在工业资本家的心目中,地主是无用之长物。是在资产者的生产的全般机构里面的一个累赞。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材料四  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要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现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没有地主来收租钱,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才算是彻底的革命。

——孙中山《耕者要有其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三,孙中山认为亨利的学说“深合于社会主义之主张”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认为当时解决土地问题“正一极佳时期”?(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实现“平均地权”的主要措施。结合材料三分析这些措施与亨利的主张在本质目的上有何一致性?(4分)

3)据材料四,孙中山在土地政策上有何新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有为人垢病之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

——摘编自程念棋《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

材料二  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近与低价,这叫似吸贵就贱,用近求远”。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苏)辙曰:“以钱货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钱入民手,……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恐鞭捶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续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了哪些成效?(4分)

2)材料三中,苏辙抨击的是王安石的哪一项变法措施?抨击的理由是什么?(3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政府的经济工作的建议。(3分)

 

查看答案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贵族的权力也并不在于它有权在立法机关中获得世袭的席位,它的权力表现在完全不同的东西上面。贵族的势力就在于他的大地产,在于他的全部财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材料二  1815年,英国土地贵族控制的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而因为麦价很少高过80先令,一般都在5060先令之间,所以“谷物法”一直是起作用的。

——炎德《欧美经济史》

材料三  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但到19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业已经不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相反地,这个政策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后,上台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便开始了争取废除一系列重商主义法律的斗争,到1846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谷物法”。

——吴于座、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四  1868年,学者托马斯·格林杆击大地产制使社会上层人物过度腐败。1894年,由财政大臣哈考特主持,自由党内阁开始征收遗产税和累进所得税。《谷物法》被废除后,欧洲、美洲、大洋洲的廉价谷物涌入英国。 18791894年小麦价格下降一半。1888年英国地租收入共5900万镑,1901年降为4200万镑。……贵族地主阶级经济实力的降低必然会导致政治权力的失落。《1911年议会法》和《1949年议会法》的规定使上院的贵族们失去了所有重要权力。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英国政府颁布“谷物法”的经济目的。(2分)

2)从材料三看,“谷物法”的废除表明英国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该法案被废除的原因。(4分)

3)据材料四,概括土地贵族经济势力衰落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英国议会结构的变化及其特点并指出其积极意义。(5分)

 

查看答案

13分)近年来,我国学者用现代化史观研究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新中国建立前举步维艰,新中国建立后才取得长足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阶段

时间

政治选择

第一阶段

18601911

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

第二阶段

19111913

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

第三阶段

19141928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

第四阶段

19281949

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

第五阶段

19491976

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

第六阶段

1978年以来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

材料二  通过甲午战争日本不仅强占了中国的台湾,还向中国索取了23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中国被迫开始向西方列强大举借债,而日本却用这笔战争赔款中的一部分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一部分用来发展现代教育。这些事实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即日本的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破坏为条件的。……在杭日战争爆发前的十年里,中国现代化工业每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76%,而且这种增长突出地表现在基础工业上,1936年资本主义生产已占工业总产值的65%,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448%。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彻底地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

——维木《抗日战争的历史启迪》

材料三  从政治层面看,抗战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尽管这种民主十分有限,但却是前所未有的。另外,杭战期间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发展和壮大,也是中国现代化因素积累的一个重要表现。从经济层面看,用现代化的视角来审视,战时体制下的现代金融体制的建立,工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调查与统筹开发,工业发展的布局调整等,都表现出了现代化因素。从国家主权层面看,1943年初,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从此,中国摆脱了束缚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

——摘编自荣维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中断与接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可以论证第一、二阶段的政治选择的史实。据材料指出第五、六阶段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前四个阶段中国未能实现现代化的原因。(3分)

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认为抗战为以后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条件。(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1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