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七)直至如此之新秩序成立时,及直至...

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七)直至如此之新秩序成立时,及直至日本制造战争之力量业已毁灭,有确定可信之证据时,日本领土经盟国之指定,必须占领,俾吾人在此陈述之基本目的得以完成 。

(八)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十)吾人无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灭其国家,但对于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在内,将处以法律之裁判,……

(十三)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以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波茨坦公告》1945726

材料二  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然交战已阅四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1945815

1)“吾人”主要指的是谁?(1分)该公告对日本作出了怎样的规定?(不得照抄原文)(8分)

2材料中日本天皇 “接受联合公告的理由是什么?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日本天皇停战诏书战后的日本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2

 

(1)中、美、英三国。(1分)日本领土由盟国分区占领;实施开罗宣言,划定日本的主权;审判战犯;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8分) (2)美国投放原子弹,为了日本民族和人类文明。(4分 )否认侵略历史,右翼势力猖獗。(言之有理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小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出处,《波茨坦公告》的签字国是中、美、英三国,即“吾人”所指。结合所学知识,《波茨坦公告》主要涉及督促日本投降和战后对日本的处理,在此基础上对四句材料概括即可。 (2)材料中涉及天皇接受公告理由的信息有“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破坏人类之文明”,适当概括即可。从天皇接受公告的理由可以看出,日本并没有真正地对自己的侵略行为负责,这也之后否认侵略历史,右翼势力难以肃清有一定关系。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治,亦不暇治,于是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谭嗣同《仁学》

材料  不言而喻人生平等他们的物主”那边赋予某些不可转让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权追求幸福权利……我们谨庄严宣告自由独立合众解除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

——美国独立宣言

1)材料材料是怎样论述君民的关系和权力的?(9分)

2综上所述,近代中外人民追求民主权力方面有哪些共同之处6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959年),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在位六年,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

材料一  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即位之明年,废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是时中国乏钱,乃诏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尝夜读书,见唐元稹《均田图》,慨然叹曰: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乃诏颁其图法,使吏民先习知之,期以一岁,大均天下之田,其规为志意岂小哉!

——欧阳修《新五代史·周本纪》

材料二  在当时中原如此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北宋仅用了20年便完成统一。这固然离不开赵匡胤的英明决断,但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后周政权国力强大,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挡。以兵变方式夺取后周政权的赵匡胤,只不过延续了柴荣的统一进程,延续了后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宋朝对待商业的态度、优遇文人的政策,均与这位商人出身、勤勉务实的君主有着直接关系。

——摘编自《百度百科·柴荣

1)根据材料一,周世宗在位时期主要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一、二,评析周世宗改革的作用。(9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科学、知识和社会技术的进步,要求用一种更加理性的方式来解决国际问题,而不是用冲突和争斗的方式。全球性的现代化努力和使所有人都过更好生活的努力,使各民族具有了一系列共同的关注和追求。总之,这些价值观和利益把人类统一起来了,并正在取代那些历来分裂人类的因素,这些因素曾是战争和暴力变革的根本原因。或者,正如英克尔斯所说的,“统一的世界文化的出现”是一个事实,人类思维的转变正在发生,这将可以避免为民族利益而发生的非理性争斗。

——(美)罗伯特·吉尔平著《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

材料二  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最可能逐步升级为更大规模的战争的地区冲突是那些来自不同文明的集团和国家之间的冲突。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国际议题中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权力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全球政治已变成多极的和多文明的。

——[] 萨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材料一中 “统一的世界文化的出现”的原因有哪些?(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提出的核心观点有何不同?(2分)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作简要评价。(6分)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认真读过他孔子的全部著作,并做了摘要;我在这些书里只找到最纯洁的道德,而没有丝毫江湖骗子的货色

——伏尔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材料二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材料三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之灵魂也。               

——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1)材料一、材料二对孔子的认识有何不同?其各自的出发点分别是什么?(6分)

2)材料三的观点如何?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对孔子的不同态度说明了什么?(4分)

 

查看答案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明代前期一直被禁止使用的白银在正统以后取代纸钞和铜钱成为主币,反过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二  早在美国独立前,北美地区和中国便有了贸易关系,中国的茶叶深受当地人民欢迎,中国的瓷器也已进入普通人家。但当时北美大陆的贸易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所垄断,北美十三州的商人不能直接进行对华贸易,经过长期的艰苦的独立战争,北美十三州赢得了自由,这个松散的联邦面临着国库空虚,财政竭蹶的严重困难。英国仍然把美国当作敌国,对美国货物课以高额关税,不许其船只驶入加拿大与英属西印度群岛;法国、西班牙等也对美国实行贸易歧视;北美十三州的国内市场又十分狭小,所有这些情况迫使美国商人开辟新的海外市场。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东方,首先是中国。……“中国皇后”号首航成功燃起了新英格兰商人开拓东方市场,追逐利润的强烈愿望,在“中国皇后号”的带动下,美国社会很快出现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对华贸易热潮。

——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11-1949)》(上卷)

材料三  中美建交30多年来,双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245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4847亿美元,增长将近200倍。与建交时相比,双边经贸合作已发生质的变化,合作内容已从单一的贸易扩展到经济的各个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3年上半年中美经贸合作简况》

1据材料一指出影响明代市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贸易的历史背景及中美贸易的特点。(8分)

3)根据材料三,新时期中美贸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