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6分)中西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借鉴,不断发展,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

(26分)中西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借鉴,不断发展,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宋代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此,《全球通史》中写道,中国文明在文化领域到了宋朝达到顶峰,尤其是科学技术取得了至今才得到充分理解的非凡的进展。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也说:“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因为这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材料二:从16世纪后期,特别是中国近代前期,西方科学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西学东渐”),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胡适说:“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而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胡适文存》卷首,1930年12月出版。)

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毫无批判地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科学文化“中学西传”的具体表现。怎样理解“这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8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胡适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为改变上述状况,近代前期,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了哪些先进的政治思想?(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谈谈毛泽东是如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4分)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的时期及其该时期的最重大理论成果(3分)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出现“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

 

(1)具体表现:13世纪--14世纪初,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人欧洲。(2分) 理【解析】 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指南针被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帮助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势力;促使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6分)  (2)态度: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全盘否定中国文化。(2分)政治思想:维新派的“君主立宪”;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6分)(答出二点给分) (3)先进思想:井冈山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延安时期(或抗日战争时期),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4分)(结合二点史实各给2分;仅回答: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给1 分)  (4)原因:宋元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2分)从明朝中后期开始,西方近代科学产生(2分);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世界民主发展史的角度分析,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积极意义在于(    )

A.完善了民主的形式    B.强调了政府的作用

C.运用了革命的手段    D.扩大了民主的主体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奢好和说话腔调,传布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何者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    )

A.报纸和广播       B.铁路与飞机       C.电视和电影        D.网络与漫画

 

查看答案

据梅雪芹《历史学与环境问题研究》记载,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它说明了(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英国工业化导致疾病流行,危害健康    B.英国政府注重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C.英国城市化加剧环境污染和疾病流行    D.英国改善全球环境方面率先承担主要责任

 

查看答案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最早出现转折的战场上,当时联合抗击法西斯国家主要是

①苏联      ②美国      ③中国       ④英国       ⑤法国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查看答案

2007年10月2日,联合国纪念第一个国际非暴力日。选择这一天是印度独立运动领袖以及非暴力思想和策略的创始人圣雄甘地的生日。他的非暴力原则的普遍重要意义不在于

A.散播和平、促进宽容               

B.弘扬人性尊严的精神与联合国的创立思想是相通的

C.人性不能结束战争,能阻止战争发生 

D.传播非暴力的信息,通过教育和提高公众认识的方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