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

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此往复。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明末和清朝的中国遭遇到了资源约束的瓶颈,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看出,该理论试图分析                                                 

A.中国小农经济的产生及其地位               B.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

C.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           D.中国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了“为政为德”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查看答案

《幼学琼林》中有这样的话:“柏台乌府,御史衙门。布政司称为藩府,按察司系是臬司。潘岳种桃于满县,人称药县;子贱呜琴以治邑,故曰琴堂。”据此,你认为该书成书时间应为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特定称谓,下列年龄称谓按实际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有误的是

A.而立、知命、从心、耳顺                   B.弱冠、不惑、知命、花甲

C.志学、弱冠、而立、不惑                   D.不惑、花甲、从心、期颐

 

查看答案

(27分)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是各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订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1920年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工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得标准规模的抚恤金(每月5先令)的权利。在1919—1939 年间,英国共建筑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的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一一《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材料二  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

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笼罩着他们。

我看到成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

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穷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                

——1937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

材料三  近两个月来,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 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 0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6分)

(2)从材料二的演说词中,你能看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3分)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6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4分)二者有何共同特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6分)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致力于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但没有越过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秩序,现代化努力步履维艰。资产阶级维新派力图对封建专制政治进行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在封建顽固势力反击下,冰消瓦解。但它们为现代化留下虽然菲薄却极其宝贵的基础。……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要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又接受了西方政治观念的留学生和新式知识分子。没有早期现代化,就没有这些社会力量的汇合,辛亥革命的发动和展开都是不可能的。   ——李文海、颜军《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材料二  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初步蓝图。无论是提出“建设是革命的唯一目的”,还是表明欲赶超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都应该实行“开放主义”。这说明孙中山及其建国理念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初绘了蓝图。所以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新华社评论《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早期现代化”为辛亥革命准备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7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契机。(1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