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C.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D.生活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西方一直称中国为“seres”和“china”,它们的意思分别是“丝绸之国”和“瓷器”,可见在西方人的心目中,丝绸和瓷器就是古代中国的象征。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商朝时我国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B、唐朝时我国的瓷器制作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C、明清时洛阳是全国的“瓷都”

D、明清时丝织业开始使用专门织造花纹的花楼机

 

查看答案

在中国古代,“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对“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自足”即产品富足                B.带有封建性、落后性、封闭性

C.生产的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       D.生产、生活的主要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单位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史实,其中因果对应关系正确一组是(  )

A.刀耕火种→小农经济形成     B.铁犁牛耕→井田制形成

C.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形成     D.土地兼并→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处于同时期的古希腊学者德谟斯提尼指出,不管城邦大小,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是由人的本性和法律统治的。人的本性是没有秩序因人而异的(即追求自由),而法律却是共同一致的,对所有人都是适用的。——为什么全体公民要参加公民大会?为什么人们要立法庭?原因就是法律,人人都要服从法律,如果抛弃了法律,每个人都为所欲为,不仅政治遭到破坏,人们的生活也会降低到野蛮的水平。

材料二: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1)归纳概括材料一对人的本性即追求自由的看法。(6分)结合德谟斯提尼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发表上述看法的原因。(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对人的本性即追求自由做了哪些新的阐述? (6分)指出孟德斯鸠为维护自由提出的政治构想及其产生的重大影响。(4分)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侪(同辈)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碍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语曰:“取法于上,仅得其中。”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1905年)

材料二: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尊重廿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 

——陈独秀《敬告青年》

(1)材料一中所说的“真立宪”与“不完不备之立宪”分别指什么? (4分)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赞成的政治主张及其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孙中山与陈独秀在思想、政治理念上的异同。

(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