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西方一直称中国为“seres”和“china”,它们的意思分别是“丝绸之国”...

古代西方一直称中国为“seres”和“china”,它们的意思分别是“丝绸之国”和“瓷器”,可见在西方人的心目中,丝绸和瓷器就是古代中国的象征。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商朝时我国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B、唐朝时我国的瓷器制作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C、明清时洛阳是全国的“瓷都”

D、明清时丝织业开始使用专门织造花纹的花楼机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中国古代,“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对“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自足”即产品富足                B.带有封建性、落后性、封闭性

C.生产的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       D.生产、生活的主要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单位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史实,其中因果对应关系正确一组是(  )

A.刀耕火种→小农经济形成     B.铁犁牛耕→井田制形成

C.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形成     D.土地兼并→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处于同时期的古希腊学者德谟斯提尼指出,不管城邦大小,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是由人的本性和法律统治的。人的本性是没有秩序因人而异的(即追求自由),而法律却是共同一致的,对所有人都是适用的。——为什么全体公民要参加公民大会?为什么人们要立法庭?原因就是法律,人人都要服从法律,如果抛弃了法律,每个人都为所欲为,不仅政治遭到破坏,人们的生活也会降低到野蛮的水平。

材料二: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1)归纳概括材料一对人的本性即追求自由的看法。(6分)结合德谟斯提尼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发表上述看法的原因。(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对人的本性即追求自由做了哪些新的阐述? (6分)指出孟德斯鸠为维护自由提出的政治构想及其产生的重大影响。(4分)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侪(同辈)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碍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语曰:“取法于上,仅得其中。”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1905年)

材料二: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尊重廿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 

——陈独秀《敬告青年》

(1)材料一中所说的“真立宪”与“不完不备之立宪”分别指什么? (4分)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赞成的政治主张及其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孙中山与陈独秀在思想、政治理念上的异同。

(8分)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三: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与“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国学热”,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3分)上述三个阶段先进的中国人“输入西洋文明”各有什么特点? (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4分)分析近代人文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的主要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艰难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