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国...

(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国内外压力实行新政,进而发展成“预备立宪”,开始进行体制改革的探索。1905年清廷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载泽上密折说:立宪是“救危亡之方”,可使“皇权永固”、“外患减轻”、“内乱消弭”。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走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的目的。(2分)为此,它可以仿行当时哪国的体制? (2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与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认识,(4分)并指出各自的理论来源。(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共为建立民主制度作了那些有益的探索。(4分)

 

(1)消除内乱外患,维护专制统治。(2分)德国(日本)。(2分) (2)认识:(孙中山)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毛泽东、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2分)来源:(孙中山)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2分)(毛泽东)马克思主义。(2分) (3)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建国前夕,召开北平政治协商会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任答三个即给4分)(4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现代工业文明在政治上以‘民主’作为自己的旗帜。但这时的民主已不再是古希腊时代的那种幼稚的‘古典民主’了”。其中古希腊民主的“幼稚”之处的表现不包括

A.适用范围的限制

B.民主程序的僵化

C.财产等级的制约

D.公民主权的确立

 

查看答案

根据中国现代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实行特殊的政策,其中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

A.都由中央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B.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印度呢,能说现在比优波尼沙昙成书、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

A.前代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倒退

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

C.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而不适应于当代史

D.古代史学观点通常缺乏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人对一些以技艺为专业的人,通常在其名前面加—个表示职业的字眼去称呼,让人一看就明白此人的职业身份。下列称呼中不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庖丁解牛》中的“庖丁”

B.《柳敬亭传》中的“优孟”

C.《孟子·告子上》中的弈秋

D.《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鲰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