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

A.一化三改        B.综合平衡          

C.多快好省        D.以粮为纲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右面这幅图是某中学学生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所收集到

6ec8aac122bd4f6e的漫画,请判断它反映的史实所产生的影响是      

A.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条件

B.国民经济出现三年严重困难局面

C.人民的生活整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D.农业快速发展,农民生活富裕

 

查看答案

 17世纪,明清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材料三: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贷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三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被称为“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欧洲启蒙思想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反贪污、反浪费一事,实是全党一件大事,……我们认为需要来一次全党的大清理,彻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贪污事件,而着重打击大贪污犯,对中小贪污犯则采取教育改造不使重犯的方针,才能停止很多党员被资产阶级所腐蚀的极大危险现象,才能克服二中全会所早已料到的这种情况,并实现二中全会防止腐蚀的方针,……

    ——1951年11月毛泽东给西南局邓小平的批示

    材料二:在全国一切城市,首先在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中,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守法的资产阶级及其他市民,向着违法的资产阶级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坚决的彻底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斗争,以配合党政军民内部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现在是极为必要和极为适时的。在这个斗争中,各城市的党组织对于阶级和群众的力量必须作精密的部署,必须注意利用矛盾、实行分化、团结多数、孤立少数的策略,在斗争中迅速形成“五反”的统一战线。……只要形成了这个统一战线,那些罪大恶极的反动资本家就会陷于孤立,国家就能很有理由地和顺利地给他们以各种必要的惩处,……

    ——1952年1月毛泽东对“五反”斗争的指示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二中全会”是在什么地方召开的哪一次会议? (2分)这次会议提出了怎样的防腐方针? (4分)

   (2)“三反”运动的重点是什么?“三反”运动与“五反”运动有何关系? (3分)

(3)“三反”“五反”运动对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有何意义? (6分)

 

 

 

查看答案

 上海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摘自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1848年初,王韬到上海时惊叹道:“一入黄浦中,气象顿异”,“浦江一带,率皆西人舍宇,楼阁峥嵘,飘渺云外”。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从此以后,‘申江今作不夜城,管弦达旦喧歌声;华堂琼筵照夜乐,不须烧烛红妆明。”’

    ——摘自《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材料四:“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维新运动的开展,国人自办报纸蓬勃兴起),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思想)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

    ——摘自《上海档案》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前期上海向近代化城市演变的重要表现。(要求:纲要式说明即可,不得照抄原文)

(2)你怎样认识近代通商口岸开辟对中国社会的双重影响? (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

    材料二: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依赖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家庭供养是农村养老的主体。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所依、所养”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传统社会“生男生女不一样”、“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思想根源。传统社会以“孔孟仁政”治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公德深得人心,家庭子女如不孝将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和社会肯定,汉朝就有“举孝廉”官职。但是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位,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力低下等情况,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族邻里的互助。

    材料三: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材料四: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历史性变化。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调生活到“农工商”全面发展“走出国门”。30年来,中国农民经历了几千年来发展变化最快的“改革开放”洗礼,生存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现在已有超过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活跃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农民的角色定位历史性的变化成为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农经济条件下我国家庭的特点? (3分)

   (3)分析材料三中《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指出这种理想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民角色定位出现的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