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一种工业废料制备高纯MgO,设计了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一种工业废料制备高纯MgO,设计了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生成Mg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可用于代替步骤②中H2O2的是__________

A.NaCl            B.Cl2             C.铁粉           D.KMnO4

3)步骤③中采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Fe3+

ⅰ.实验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ⅱ.充分振荡并静置分层,打开仪器A上口的玻璃塞后,上、下层分离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ⅲ.图中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中NaOH加入的量是______________ (填少量过量

5)实验中,取工业废料40.0g MgCO3的含量为42%),得到4.0g高纯氧化镁。该实验中高纯氧化镁的产率为____________

6)高纯氧化镁可能具有如下性质和用途,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耐酸        B.耐碱        C.制耐火坩埚       D.制信号弹和焰火材料

 

MgCO3 + 2H+ = Mg2+ + CO2↑+ H2O B 分液漏斗 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分液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过量 50% BC 【解析】试题分析:以工业制取高纯MgO为题材,重点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氧化剂的选择、萃取和分液操作、化学计算等知识,考查考生对实验流程图的分析能力。制备流程中,废料在浓盐酸作用下,MgCO3、Fe和Al的氧化物溶解得到MgCl2、FeCl2、FeCl3、AlCl3,并通过过滤与不溶物分离。步骤②是将Fe2+氧化成Fe3+,再用有机溶剂萃取、分液分离出来。水溶液中的MgCl2、AlCl3用过量NaOH反应后得到Mg(OH)2沉淀和NaAlO2溶液,过滤分离后,利用Mg(OH)2制备MgO。(1)步骤①中Mg2+是MgCO3与盐酸反应的生成物。正确答案:MgCO3 + 2H+ = Mg2+ + CO2↑+ H2O。(2)步骤②是利用H2O2将Fe2+氧化成Fe3+,该氧化过程中没用引入其他杂质。选项中A与C不具有氧化性,不能替代H2O2,A、C均错误。C、Cl2能将Fe2+氧化成Fe3+且不会引入杂质,C正确。D、KMnO4能够氧化Fe2+,但是还原生成的Mn2+会在最后沉淀生成Mn(OH)2而与Mg(OH)2混合,导致产品不纯,正确答案:C。(3)这是一个萃取分液过程,使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萃取静置后,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图中分液漏斗下端应当与烧杯内壁靠在一起。正确答案:分液漏斗 、 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分液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4)步骤④需要将生成的Al(OH)3 溶解,所以要使用过量的NaOH。正确答案:过量。(5)废料中MgCO3质量m=40.0g×42%=16.8g,n(MgCO3)=16.8g÷84g·mol-1=0.2mol,理论上可以得到MgO 0.2mol,MgO产率为4.0g÷(0.2mol×40g·mol-1)×100%=50%。正确答案:50%。(6)高纯氧化镁具有氧化镁的所有性质。A、MgO能够与酸反应,不具有耐酸性,A错误。B、MgO不能与碱反应,所以具有耐碱性,B正确。C、MgO的熔点高,可以制耐火坩埚,C正确。D、MgO没有特征的焰色反应,不适合制信号弹,也不适合制焰火材料,D错误。正确答案:BC。 点睛:①H2O2是一种“绿色”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反应后生成的还原产物是H2O,具有无污染的特征。②理论产量就是完全根据化学反应原理计算得到的产物产量,实际生产或实验中会由于各种原因产生损耗从而导致实际产量降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液体的装置。已知:四氯化硅熔点为-70℃,沸点57.6℃,遇水极易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g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E中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干燥管F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要用装置BC代替装置F,则装置BC中应盛放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利用海水可以制备氯化铵、纯碱、金属镁等物质,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1)反应①~⑤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编号)

2)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X溶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Na+___________

4)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可用NH4ClCa(OH)2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根据流程原理制取碳酸氢钠固体,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

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                

B.用装置乙制取二氧化碳

C.用装置丙制取碳酸氢钠          

D.用装置丁分离碳酸氢钠固体与母液

5)粗盐中含有Na2SO4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为制得纯净的NaCl晶体,操作如下:

①溶解;②依次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③______________;④滴加适量盐酸;⑤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补全缺少的实验操作)

6)检验纯碱样品中是否含NaCl,至少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电解熔融氯化镁制镁,得到的镁蒸气可在下列哪种气体氛围中冷却(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

AH2     BCO2      CO2       DN2

 

查看答案

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1)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2)工业上制造水泥、玻璃和高炉炼铁都要用到的原料是________(填字母)

A.纯碱      B.石英      C.黏土      D.石灰石

3)铝元素在人体中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铝及其化合物在下列场合使用时必须严格加以控制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用明矾净水    B.制电线电缆    C.制包糖果用的铝箔    D.制防锈油漆

4)铝在空气中会被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物)而对铝起保护作用,但这层氧化膜(氧化物)遇到强酸或强碱都会溶解,请写出氧化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可向海水中通入Cl2,将其中的溴化物氧化,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为实验室中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盐酸的c(HCl)_________ mol/L

②欲用该盐酸配制1.19 mol/L的盐酸480 mL。完成下列有关操作中的空白。

a.用_________(填实验仪器名称)准确量取盐酸,注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混合均匀;

b.将操作a所得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_________mL容量瓶中;

c.用适量的水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中,振荡;

d.缓缓地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中,直到瓶中的液面接近容量瓶的刻度线l2cm处,改用_______________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e.将容量瓶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查看答案

近年来,我国储氢碳管研究获得重大进展,电弧法合成碳纳米管,常伴有大量物质——碳纳米颗粒,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 + 2K2Cr2O7 + 8H2SO4(稀)= 3CO2↑ + 2K2SO4 + 2Cr2(SO4)3 + 8 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H2O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0.18g H2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mol

(2)配制0.1mol/L H2SO4溶液500mL,则需要H2SO4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3)在上述的反应中,若生成22g CO2

     ⅰ.标准状况下,CO2的体积为_________L

     ⅱ.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

(4)标准状况下,由COCO2 组成的混合气体为6.72 L,质量为12 g,则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32 g Na2CO3NaOH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解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缓慢逐滴加入浓度为 0.1  mol/L的盐酸,所加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标准状况)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COH===HCO

B.当加入350 mL盐酸时,产生CO2的体积为224 mL(标准状况)

Cx点对应的数值是448

D.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为1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