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现有四种元素组成的固体M,取2.3g该固体溶于水,溶液为血红色,滴加足量浓硝酸并...

现有四种元素组成的固体M,取2.3g该固体溶于水,溶液为血红色,滴加足量浓硝酸并加热,溶液血红色褪去,同时产生含有三种气体的红棕色混合物A。往褪色后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6.99g。过滤,往滤液中加足量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将沉淀充分灼烧得到0.8g固体。将气体混合物A通入过量的Ba(OH)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B,并剩余气体C为0.42g。气体C无色无味,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可排放到空气中,不会改变空气的成分。白色沉淀B能溶解在稀盐酸中,并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况的体积为0.672L。

(1)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气体A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往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的,可能有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固体M与硝酸发生题中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5)对于Fe2+的检验,从本题中得到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SCN)3 NO2、CO2、N2 先变红,后褪色或无现象(因为浓硝酸过量) 33∶1 因为硝酸能氧化SCN-,所以,在检验Fe2+离子时,加入KSCN溶液后,不能用硝酸及氧化性更强的氧化剂氧化Fe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通过Fe(SCN)3在HNO3中氧化的实验研究,重点考查物质的检验方法和原理,考查考生实验分析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解析:原血红色溶液加浓硝酸后褪色,褪色的溶液加入足量BaCl2时产生的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是BaSO4,物质的量为6.99/233mol=0.03mol,所以HNO3反应后溶液中含有0.03molSO42- ,即S元素反应后生成SO42-,且n(S)=0.03mol;再过滤后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时,产生的红褐色沉淀是Fe(OH)3,灼烧得到Fe2O3,物质的量为0.8/160=0.005mol,所以HNO3反应后溶液中含有0.01molFe3+,即n(Fe)=0.01mol。气体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浓硝酸还原后生成的NO2,NO2在Ba(OH)2溶液被吸收生成Ba(NO3)2和Ba(NO2)2,还有一种成分在Ba(OH)2溶液中生成的沉淀,沉淀只能是BaCO3,血红色溶液中C元素与HNO3反应生成的CO2,BaCO3溶解在稀盐酸中生成CO2,所以n(BaCO3)=n(CO2)=0.672/22.4=0.03mol,即n(C)=0.03mol;剩余的0.42 g气体是N2,n(N2)=0.42/28=0.015mol ,n(N)=0.03mol; 所以n(Fe):n(S):n(C):n(N)=0.01:0.03:0.03:0.03=1:3:3:3,M组成为Fe(SCN)3。答案(1)Fe(SCN)3。(2)NO2、N2、CO2。(3)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浓硝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Fe3+,所以加入KSCN后溶液会变成血红色,但是过量的浓硝酸会继续氧化生成的Fe(SCN)3使红色褪去。答案:溶液先变红,后又褪色。(4)HNO3与Fe(SCN)3反应时,HNO3被还原生成NO2,得到的电子数为1×n(HNO3),Fe(SCN)3被氧化生成SO42-、CO2、N2,失去的电子总数为n[Fe(SCN)3] ×(3×8+3×3),所以1×n(HNO3) = n[Fe(SCN)3] ×(3×8+3×3),n(HNO3) :n[Fe(SCN)3] =33:1。答案33:1。(5)Fe2+的检验方案通常是先加KSCN,此时溶液不会变红,再用氧化剂将Fe2+氧化成Fe3+,此时溶液将变为红色。由于HNO3能够氧化SCN-,所以氧化剂不能够选用HNO3。 点睛:浓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2,浓硫酸的还原产物是SO2,但是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比较复杂,需要在具体题目中加以体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A、B、C是三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都小于18。A原子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6,A原子与C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都为3, C原子的质子数比A少4。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元素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2)A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A与C组成的化合物为________(用具体元素符号表示)。

(3)元素A的一种质量数为32的核素,与元素B的一种核素构成微粒为AB42-,1mol AB42-的质量为104g,则元素B的该核素中的中子数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

已知:SO32-+I2+H2O=SO42-+2I+2H+,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Na+NH+ 4Cu2+K+ISO32-SO42-,且所有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溶液呈无色(不考虑盐类的水解及水的电离)。下列关于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A. 肯定不含I    B.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SO42-

C. 至少含有Na+NH+ 4K+中的两种    D. 可能含有Cu2+

 

查看答案

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 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是 4Ag+2H2S+O2===2X+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的化学式为Ag2S    B. 银针验毒时,空气中氧气得到电子

C. 反应中AgH2S均是还原剂    D. 每生成1mo1X,反应转移2mo1 e

 

查看答案

1.12 g铁粉加入25 mL 2 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

A. 铁粉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l基本保持不变

B. 往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显红色

C. Fe2Fe3物质的量之比为5∶1

D.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查看答案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CO32- +2H+= CO2↑ +H2O

B. 向NaOH溶液中滴加少量Ca(HCO3)2溶液:Ca2+ +HCO3- +OH- = CaCO3↓+H2O

C. 铜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Cu + Fe3+ = Fe2+ + Cu2+

D. 向Ba(OH)2溶液与H2SO4反应:Ba2+ + 2OH- + 2H+ +SO42- = BaSO4↓ + 2H2O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