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1)写出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2)试用上图所示各...

(1)写出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2)试用上图所示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体从左至右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的编号)。

(3)怎样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4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5装置②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

6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

 

(1)C+2H2SO4(浓)CO2↑+2SO2↑+2H2O(2分) (2)④ ② ① ③(2分) (3)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微热烧瓶,③导管口产生气泡,停止加热后③导管中有一段稳定的液柱,则气密性良好(2分) (4)验证SO2的存在(1分) 充分吸收SO2(1分) 验证SO2是否已被吸收完全(1分) (5)无水硫酸铜(1分) 水(1分)(6)澄清的石灰水(1分) CO2(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碳可以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2)检验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时用到的溶液中均含有水,所以先检验水的存在,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先检验二氧化硫,再除去,最后检验二氧化碳,连接顺序④→②→①→③; (3)根据装置结构可知检验气密性的实验操作是: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微热烧瓶,③导管口产生气泡,停止加热后③导管中有一段稳定的液柱,则气密性良好。 (4)根据检验的顺序,在检验二氧化碳之前先检验二氧化硫,可以用品红来检验,除二氧化硫可以用高锰酸钾,二氧化硫是否被高锰酸钾吸收干净,也可以用品红来检验,所以A瓶溶液的作用是验证SO2的存在,B瓶溶液的作用是充分吸收SO2,C瓶溶液的作用是验证SO2是否已被吸收完全; (5)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用无水硫酸铜来检验水的产生,则装置②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无水硫酸铜。 (6)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因此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澄清的石灰水。 考点:考查物质检验实验设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已知甲、乙、丙为常见单质,A、B、C、D、E、F、G、X均为常见的化合物;B和X的摩尔质量相同,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X和G的化学式:X________,G________。

(2)写出有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D+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离子方程式B+H2O:_________________;若消耗0.5mol B转移电子         mol

 

查看答案

硫酸是中学化学实验室的常见药品,其性质有①酸性 ②吸水性 ③脱水性 ④强氧化性,请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锌和稀H2SO4制H2________;

(2)浓硫酸作干燥剂________;

(3)浓硫酸与蔗糖的炭化实验(黑面包实验)________;

(4)浓硫酸与铜的反应________;

(5)浓硫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来又变黑________。

 

查看答案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上述仪器中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的是________(选填ABCD)

 

查看答案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红热的木炭和浓硝酸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氨气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制漂白粉______________

(4)氨的催化氧化______________

(5)铜和浓硫酸加热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

选项

a中的物质

b中的物质

c中收集的气体

d中的物质

A

浓氨水

CaO

NH3

H2O

B

浓硫酸

Na2SO3

SO2

NaOH溶液

C

浓硝酸

Cu

NO2

H2O

D

浓盐酸

MnO2

Cl2

NaOH溶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