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现有四组混合物: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 ②乙醇和甘油 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 ...

现有四组混合物: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 乙醇和甘油 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 碘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分离以上各混合物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分液、萃取、蒸馏、萃取    B. 萃取、蒸馏、分液、萃取

C. 分液、蒸馏、萃取、蒸馏    D. 蒸馏、萃取、分液、萃取

 

C 【解析】试题分析::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②乙醇和甘油互溶,但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③溴与溴化钠溶液,可加入苯或四氯化碳,用萃取的方法分离;④碘和四氯化碳混合液不分层,但沸点不同,可用蒸馏法分离。故选C。 考点:考查物质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机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酯且含有苯环结构的共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查看答案

人们一向把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看作无机物的原因是(    )

A.都是碳的简单化合物     

B.不是从生命体中取得

C.不是共价化合物         

D.不具备有机物典型的性质和特点

 

查看答案

将过量的氨水加到硫酸铜溶液中,溶液最终变成深蓝色,继续加入乙醇,析出晶体CuNH34SO4·H2O。

1Cu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的空间构型为       (用文字描述)

2乙醇分子中氧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      。与NH3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阳离子为       填化学式

31mol[CuNH34]2+σ键的数目为          

4某含有结晶水的铜的氯化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查看答案

数十年来,化学工作者对碳的氧化物做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在高温高压下CO具有极高的化学活性,能与多种单质或化合物反应。

1工业上常采用水蒸气喷到灼热的炭层上实现煤的气化(制得CO、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上述煤气化过程中需向炭层交替喷入空气和水蒸气,喷入空气的目的是      反应生成的气体在加热、催化剂作用条件合成液体燃料甲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一定条件下,CO与H2可合成甲烷,反应方程式为:COg+3H2gCH4g+H2O g条件下,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4)CO—空气燃料电池中使用的电解质是搀杂了Y2O3的ZrO2晶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2-。该电池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5)工业上可通过甲醇羰基化法制取甲酸甲酯反应方程式为:

CH3OHg+COg HCOOCH3g  ΔH =-29.1 kJ·mol-1

科研人员对反应进行了研究,部分研究结果如下:

①根据反应体系的压强对甲醇转化率的影响并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因素,工业制取甲酸甲酯应选择的压强为           

a.3.5×106Pa  b4.0×106Pa   c.5.0×106Pa

②实际工业生产中采用的温度是      ,其理由是                 

 

查看答案

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及氮氧化物污染重要因素之一

(1)N2和H2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3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发生反应:N2+3H22NH3,测得平衡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如图1

①为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工业上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填字母

a. 采用常温条件

b. 使用适当的催化剂

c. 将原料气加压

d. 将氨液化不断移

1中所示的平衡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549和0.488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K1    K2填“”“”或“=”

   (2)氨氮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用次氯酸钠水解生成的次氯酸将水中的氨氮NH3表示转化为氮气除去,涉及的相关反应如下:

反应①:NH3+HClO===NH2Cl+H2O

反应②:NH2Cl+HClO===NHCl2+H2O

反应③:2NHCl2+H2O===N2+HClO+3HCl

已知在水溶液中NH2Cl较稳定,NHCl2不稳定易转化为氮气。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改变即NaClO溶液的投入量,溶液中次氯酸钠对氨氮去除率及余氯量 溶液中+1价氯元素的含量影响如图2所示。

反应中氨氮去除效果最佳的nNaClO/nNH3值约为   

a点之前氨氮去除率较低的原因为     

3电解硝酸工业的尾气NO可制备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图3

①电解过程虚线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将电解生成的HNO3全部转化为NH4NO3则通入的NH3与实际参加反应的NO的物质的量之比至少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