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从1897年英国首次使用氯气对给水管网消毒以来,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已经经历了10...

从1897年英国首次使用氯气对给水管网消毒以来,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仍然采用氯气消毒法对自来水进行净化、消毒.氯气之所以长期用于自来水消毒,原因是

A.氯气有毒,可以毒死细菌、病毒

B.氯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可以熏死细菌、病毒

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氯化性的HClO,可以杀死细菌、病毒

D.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没有任何有毒物质残留

 

C 【解析】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原因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氯化性的HClO,可以杀死细菌、病毒,自来水消毒残留成份低,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

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氧化物

 

查看答案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内放入2mol N2O4和8mol NO2,发生如下反应:2NO2(红棕色)N2O4(无色)(△H<0),反应中NO2、N2O4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按下列要求作答:

满分5 manfen5.com

(1)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2)若t1=10s,t2=20s,计算从t1至t2时以N2O4表示的反应速率:         mol•L﹣1•s﹣1

(3)图中t1、t2、t3哪一个时刻表示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答:             

(4)t1时,正反应速率          (填“>”、“<”或“=”)逆反应速率

(5)维持容器的温度不变,若缩小容器的体积,则平衡向          移动(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

(6)维持容器的体积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平衡时体系的颜色      (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查看答案

如图是一个化学过程的示意图.已知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

满分5 manfen5.com

(1)请回答图中甲、乙两池的名称.甲电池是           装置,乙池是          装置.

(2)请回答下列电极的名称:通入CH3OH的电极名称是          ,B(石墨)电极的名称是       

(3)写出电极反应式:通入O2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A(Fe)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乙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

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有以下步骤:

(1)配制待测液:用已称好的5.0g含有少量杂质(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的固体烧碱样品配制1000mL溶液.除烧杯和玻棒外,还需要用到的主要仪器有                   

(2)滴定过程:

①盛装0.10mol/L的盐酸标准液应该使用          滴定管;②滴定时双眼应注意观察         

(3)误差讨论:(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测定结果          

②在滴定过程中不慎将数滴酸液滴在锥形瓶外,测定结果         

③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测定结果         

④装标准液之前,没有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测定结果        

(4)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测定序号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所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1

20.00

0.50

20.78

2

20.00

1.20

21.32

计算纯度:烧碱样品的纯度是           (取两次实验所耗盐酸的平均值进行计算,不写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

(1)某温度下纯水中c(H+)=2×10﹣7 mol/L,则c(OH)=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5×10﹣6 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          

(2)用物质的量浓度为0.04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去中和H+浓度为10﹣3mol/L的某一元弱酸溶液20mL,消耗氢氧化钠溶液12.5mL,则此一元弱酸物质的量浓度为             ;电离度为            

(3)25℃时,在0.5L0.2mol/L的HA溶液中,有0.01mol的HA电离成离子,则该温度下的电离常数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