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已知下列数据: 物 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乙 醇 -114...

已知下列数据:

物   质

满分5 manfen5.com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乙   醇

-114

78

0.789

乙   酸

16.6

117.9

1.05

乙酸乙酯

-83.6

77.5

0.900

浓H2SO4

 

338

1.84

满分5 manfen5.com

实验室制乙酸乙酯的主要装置如上图I所示,主要步骤为:①在30mL的大试管中按体积比1:4:4的比例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液;②按照图I连接装置,使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15mL试管所盛饱和Na2CO3溶液(加入1滴酚酞试液)上方2mm~3mm处,③小火加热试管中的混合液;④待小试管中收集约4mL产物时停止加热,撤出小试管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其分层;⑤分离出纯净的乙酸乙酯。

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配制这一比例的混合液的操作是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浓H2SO4的作用是                    

(3)步骤③中,用小火加热试管中的混合液,其原因是:                       

(4)步骤④所观察到的现象              ,写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⑤中,分离出乙酸乙酯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产物应从_______口倒出,因为______________。

(6)为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上图甲、乙的装置(乙同学待反应完毕冷却后再用饱和Na2CO3溶液提取烧瓶中产物)。你认为        装置合理,因为             

 

(1)先加乙酸和乙醇各4mL,再缓缓加入1mL浓H2SO4,边加边振荡。 (或者按乙醇、浓硫酸、乙酸顺序添加) (2)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催化剂,吸水剂 (3)乙酸、乙醇、乙酸乙酯沸点接近且较低,大火加热,反应物大量蒸发损失 (4)在浅红色Na2CO3溶液上层有约4cm厚的无色液体,振荡后Na2CO3溶液层红色变浅,有气泡,上层液体变薄。 原因是:上层是油层因为生成的乙酸乙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同时因为挥发出来的乙酸与碳酸钠反应,放出CO2气体,所以有气泡出现 (5)分液漏斗;上;乙酸乙酯比水密度小 (6)乙;反应物能冷凝回流 【解析】 试题分析:(1)乙酸、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时相当于浓硫酸稀释,所以应该将浓硫酸加入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中,并不断振荡,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产生安全事故; (2)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催化能力,所以该反应中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3)乙酸、乙醇、乙酸乙酯沸点接近且较低,大火加热,反应物大量蒸发损失,降低产率,所以用小火加热; (4)乙酸乙酯是难溶于碳酸钠溶液的无色液体,碳酸钠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碳酸钠溶液呈红色,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醇和乙酸,乙醇极易溶于水,乙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乙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导致溶液碱性降低,所以看到的现象是在浅红色碳酸钠溶液上层有约4cm厚的无色液体,振荡后碳酸钠溶液层红色变浅,有气泡产生,上层液体变薄; (5)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分液所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乙酸乙酯密度小于水,所以应该从上口倒出; (6)甲、乙的区别是乙装置能冷凝回流,提高产率,所以选乙。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乙酸乙酯的制备 【名师点晴】明确实验步骤及实验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侧重考查实验操作、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查。答题时注意从碳酸钠溶液作用结合乙酸乙酯、乙醇和乙酸的性质去分析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易错点是(6)题,注意装置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双酚A是食品、饮料包装和奶瓶等塑料制品的添加剂,能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对儿童的健康危害更大。下列有关双酚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双酚A

A.双酚A的分子式是C15H16O2

B.双酚A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氢原子数之比是1:2:2:3

C.反应①中,1 mol双酚A最多消耗2mol Br2

D.反应②的产物中只有一种官能团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   ΔH=-Q1 kJ·mol-1

2H2S(g)+O2(g)=2S(s)+2H2O(l)   ΔH=-Q2 kJ·mol-1

2H2S(g)+O2(g)=2S(s)+2H2O(g)   ΔH=-Q3 kJ·mol-1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Q1>Q2>Q3       B.Q1>Q3>Q2

C.Q3>Q2>Q1       D.Q2>Q1>Q3

 

查看答案

已知3.6 g碳在6.4 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测得放出热量a kJ。又知12.0 g碳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 b kJ。则热化学方程式C(s)+1/2O2(g)=CO(g) ΔH=Q中Q等于

A.-(a-b) kJ·mol-1        B.-(a+b) kJ·mol-1

C.-(5a-0.5b) kJ·mol-1     D.-(10a-b) kJ·mol-1

 

查看答案

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

Na2O2(s)+CO2(g)Na2CO3(s)+满分5 manfen5.comO2(g)   ΔH=-266 kJ·mol-1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的燃烧热为283 kJ

B.如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满分5 manfen5.com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  ΔH>-532 kJ/mol

D.CO(g)Na2O2(s)反应放出54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查看答案

天然维生素P(结构如下图,分子结构中R为饱和烃基)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增补剂,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可与溴水反应,且1 mol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消耗6 mol Br2

B.可与NaOH溶液反应,1 mol该物质可与5 mol NaOH反应

C.一定条件下1 mol该物质可与H2加成,耗H2最大量为6 mol

D.维生素P能发生水解反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