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10分)某小组以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在活...

(10分)某小组以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橙黄色晶体X.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氨的测定:精确称取w g X,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V1 mL cl 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c2 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到终点时消耗V2 mL NaOH溶液.

满分5 manfen5.com

氨的测定装置(已省略加热和夹持装置)

②氯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X,配成溶液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K2CrO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淡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2CrO4为砖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安全管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时,应使用_____________式滴定管,可使用的指示剂为____________

(3)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4)测定氨前应该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若气密性不好测定结果将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5)测定氯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_________;滴定终点时,若溶液中c(Ag+)=2.0×10-5 mol•L﹣1,c(CrO42-)为__________mol•L-1已知:Ksp(Ag2CrO4)=1.12×10-12

(6)经测定,样品X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钴的化合价__________,制备X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X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

 

(1)当A中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A瓶中压力稳定 (2)碱 酚酞(或甲基红) (3) (4)偏低 (5)防止硝酸银见光分解 2.8×10-3 (6)+3;2CoCl2+2NH4Cl+10NH3+H2O22[Co(NH3)6]Cl3+2H2O 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氨气逸出 【解析】 试题分析:(1)无论三颈瓶中压强过大或过小,都不会造成危险,若过大,A在导管内液面升高,将缓冲压力,若过小,外界空气通过导管进入烧瓶,也不会造成倒吸,安全作用的原理是使A中压强稳定。 (2)碱只能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酸性溶液只能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所以用NaOH标准溶液确定过剩的HCl时,应使用碱式滴定管盛放NaOH溶液;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恰好反应后呈中性,可以选择酸性或碱性变色范围内的指示剂,甲基橙为酸性变色指示剂、酚酞为碱性变色指示剂,所以可以选取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3)与氨气反应的n(HCl)=V1×10-3L×c1mol•L-1-c2mol•L-1 ×V2×10-3L=(c1V1-c2V2)×10-3mol,根据氨气和HCl的关系式知,n(NH3)=n(HCl)=(c1V1-c2V2)×10-3mol,氨的质量分数=。 (4)若气密性不好,导致部分氨气泄漏,所以氨气质量分数偏低。 (5)硝酸银不稳定,见光易分解,为防止硝酸银分解,用棕色滴定管盛放硝酸银溶液;c(CrO42-)=。 (6)经测定,样品X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则其化学式为[Co(NH3)6]Cl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Co元素化合价为+3价;该反应中Co失电子、双氧水得电子,CoCl2•6H2O、NH4Cl、H2O2、NH3发生反应生成[Co(NH3)6]Cl3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CoCl2+2NH4Cl+10NH3+H2O22[Co(NH3)6]Cl3+2H2O;双氧水易分解、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X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了物质含量的测定,涉及难溶物的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含量的测定等知识点 【名师点晴】综合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 (1)巧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实验原理是解答实验题的核心,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起点。实验原理可从题给的化学情景(或题首所给实验目的)并结合元素化合物等有关知识获取。在此基础上,遵循可靠性、简捷性、安全性的原则,确定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方案。 (2)想过程,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根据实验原理所确定的实验方案中的实验过程,确定实验操作的方法步骤,把握各步实验操作的要点,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3)看准图,分析各项实验装置的作用。有许多综合实验题图文结合,思考容量大。在分析解答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图中所示的各项装置,并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它们在该实验中的作用。 (4)细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实验现象(或数据)是化学原理的外在表现。在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的过程中,要善于找出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或从有关数据中归纳出定量公式,绘制变化曲线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趣味实验装置图,图中A、D均为碳棒,B铝棒,C为铁棒,所用甲、乙容器中的溶液事前均采取了煮沸处理。B在实验时才插入溶液中。

满分5 manfen5.com

(1)从装置的特点判断,甲、乙装置中           是原电池,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实验开始后,(乙)装置中有关电极反应是:C:                    D:                   ,D电极上的现象是              ,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的现象是                

3)在实验(2)的基础上,改变两装置电极的连接方式,A接D、B接C,此时D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乙装置里除两电极上有明显的现象外,还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

(10分)高纯度氧化铝有广泛的用途,某研究小组用以下流程制取高纯度氧化铝:

满分5 manfen5.com

根据上述流程图填空:

(1)“除杂”操作是加入过氧化氢后,用氨水调节溶液的pH约为8.0,以除去硫酸铵溶液中的少量Fe2+请写出在除去Fe2+离子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配制硫酸铝溶液时,需用硫酸酸化,酸化的目的是                          

3)“结晶”这步操作中,母液经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刚出现薄层晶体即停止加热,然后冷却结晶,得到铵明矾晶体(含结晶水)母液不能蒸干的原因是                               

4)“分离”操作的名称是               (填字母代号)

A.蒸馏      B.分液      C.过滤

5)铵明矾晶体的化学式为NH4Al(SO42•12H2O,在0.1mol/L铵明矾的水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大的离子是                ,离子浓度最小的离子是                    

 

查看答案

(10分)有两个起始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A和B,A容器有一个可移动的活塞,能使容器内保持恒压;B容器为固定体积。起始时这两个容器分别充入等量的体积比为2∶1的SO2和O2的混合气,并使A、B容器中气体体积相等,并保持在400℃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O2满分5 manfen5.com2SO3,并达到平衡。

(1)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A容器比B容器___________,两容器中SO2的转化率A比B______________。

(2) 达到(1)所述平衡后,若向两容器中分别通入数量不多的等量Ar气体,A容器的化学平衡向________移动,B容器的化学平衡____________移动。

(3) 达到(1)所述平衡后,若向容器中通入等量的原混合气体,重新达到平衡后,A容器中SO3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_____,B容器中SO3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查看答案

CuBr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uBr2(s)=2CuBr(s)+ Br2(g)    △H=+105.4kJ/mol在密闭容器中将过量CuBr2于487K下加热分解,平衡时p(Br2)为4.66×103Pa。如反应温度不变,将反应体系的体积增加一倍,则p(Br2)的变化范围为

A.p(Br2)≤4.66×103Pa       B.2.33×103Pa< p(Br2)≤4.66×103Pa

C.p(Br2)2.33×103Pa       D.2.33×103Pap(Br2)≤4.66×103Pa

 

查看答案

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SiCl4(g)+2H2(g)=Si(s)+4HCl(g)  △H=+QkJ/mol(Q>0)

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上述反应(此条件下为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

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 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kJ

C反应至4 min时,若HCl浓度为0.12 mol/L,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 mol/(L·min)

D反应吸收0.025Q kJ热量时,生成的HCl通入100 mL 1 mol/L的NaOH溶液中恰好反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