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在下列条件下能否发生离子反应?请说明理由。 (1)CH3COONa溶液与HCl溶...

在下列条件下能否发生离子反应?请说明理由。

(1)CH3COONa溶液与HCl溶液混合。

(2)向澄清的Ca(OH)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3)CuCl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合。

 

(1)能反应,因为H+可与CH3COO-结合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2)能反应,因为Ca2+和OH-可吸收CO2生成难溶物CaCO3和弱电解质H2O。 (3)不能反应,因为CuCl2、H2SO4、CuSO4、HCl均为易溶的强电解质。 【解析】 试题分析:(1)CH3COONa在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CH3COONa===Na++CH3COO-,HCl在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HCl===H++Cl-,H+可与CH3COO-结合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CH3COOH。 (2)Ca(OH)2电离出的Ca2+和OH-,可吸收CO2生成难溶物CaCO3和弱电解质H2O。 (3)因CuCl2、H2SO4、CuSO4、HCl均为易溶的强电解质,CuCl2不能与H2SO4反应。 考点:考查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金属元素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取该元素的单质0.6 g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可得到1.0 g氧化物XO。试通过计算推导出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查看答案

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的可燃性气体,用H2S、空气和KOH溶液可以组成燃料电池,其总反应式为2H2S+3O2+4KOH==2K2SO3+4H2O。

(1)该电池工作时正极应通入           

(2)该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3)该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的pH         (填“升高”“不变”“降低”)

(4)有人提出K2SO3可被氧化为K2SO4,因此上述电极反应式中的K2SO3应为K2SO4,某学习小组欲将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的电解质溶液取出检验,以确定电池工作时反应的产物。实验室有下列试剂供选用,请帮助该小组完成实验方案设计。

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1mol·L-1HNO3,1mol·L-1H2SO4,1mol·L-1HCl,0.1mol·L-1Ba(OH)2,0.1 mol·L-1 BaCl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相关结论

①取少量电解质溶液于试管中,用pH试纸测其pH。

试纸呈深蓝色,经比对溶液的pH约为14,说明溶液中有残余的KOH。

②继续加入(   )溶液,再加入(   )溶液,振荡。

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含有K2SO4

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没有K2SO4

③另取少量电解质溶液于试管中,先加1 mol·L-1 的H2SO4酸化,再滴入2~3滴0.01 mol·L-1KMnO4酸性溶液,振荡

(                )

(5)若电池开始工作时每100mL电解质溶液含KOH 56g,取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的电解质溶液20.00mL,加入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沉淀,将沉沉在空气中充分加热至恒重,测得固体质量为11.65g,计算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浓度(   )。

(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假设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已知:M(KOH)=56,M(BaSO4)=233,M(BaSO3)=217)

 

查看答案

通常情况下,CO与O2的混合气体m L,用电火花引燃后体积变为n L(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1)试确定原混合气体中CO与O2的体积。

(2)若反应后的气体密度在相同条件下为氢气的15倍时,试确定反应气体的组成及体积之比。

 

查看答案

一位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列实验。

Ⅰ.(1)将钠、钾、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__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慢;_______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Ⅱ.利用下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满分5 manfen5.com

(3)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为____________。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___溶液吸收尾气。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查看答案

某同学做元素周期律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记录现象时随手记在纸片上,不对应,需整理):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①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

A.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B.产生大量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

C.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④镁带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

D.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⑤铝条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

F.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用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内容:

实验方案

(填序号)

实验现象

(填序号)

有关化学方程式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物质结构理论简单说明具有上述结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