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本题共10分)水煤气转化反应CO(g)+H2O(g) CO2(g)+H2 (g...

(本题共10分)水煤气转化反应CO(g)+H2O(g) 满分5 manfen5.comCO2(g)+H2 (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完成下列填空

29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

30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说法中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选填编号)

A.容器中的压强不变   

B.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H―O键

C.v(CO) = v(H2O)   

D.c(CO) = c(H2)

31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得到如下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H2O

CO

H2

CO

1

650

2

4

1.6

2.4

3

2

650

1

2

0.8

1.2

5

3

950

1

2

(1)由实验组1的数据可知,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

(2)由实验组1和2的数据可分析,压强对该可逆反应的影响是                      

(3)有了实验组1和2的数据,再设计实验3,其目的是                        

 

29. (2分); 30. B、C (2分);31.(1)40%(2分)。 (2)增大压强加快反应速率;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或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合理即可)(2分)。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2分) 【解析】 试题分析:29.反应CO(g)+H2O(g) CO2(g)+H2 (g)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是K= 30.A.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所以在任何时刻都存在容器中的压强不变。故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不变,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错误;B.1 mol H―H键断裂,就会产生2mol的H —O键,还同时断裂2 molH―O键,说明水的浓度不变,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C.在任何时刻都存在v正(CO) = v正(H2O),同时还存在v正(CO) = v逆(H2O),说明v正(H2O) = v逆(H2O),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确;D.c(CO) = c(H2)时,反应可能处于平衡状态,也可能不处于平衡状态,这与加入的物质的多少有关,错误;故选项是B、C。 31.(1)由实验组1的数据可知,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4—2.4)÷4]×100%=40%;(2)根据实验2可知CO的平衡转化率是:[(2—1.2)÷2]×100%=40%;物质的平衡含量不变,但是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反应速率减慢。说明增大压强加快反应速率;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物质的转化率不发生改变;(3)有了实验组1和2的数据,再设计实验3,其目的是在物质浓度不变时,改变温度,判断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的判断的知识。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的表达、平衡状态的判断、物质的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及温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的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本题共12分)氰酸(化学式:HOCN)是一种有挥发性和腐蚀性的液体,在水中立刻发生如下反应形成盐X(俗名碳铵):HOCN + 2H2O → X。

23.在上述反应所涉及的各元素中,半径最大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共占据_______个轨道。

24.能说明氮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碳元素强的事实是_________(选填编号)。

A.共用电子对偏向:H-N>H-C          B.氧化性:NO2>CO2

C.酸性:HNO3>H2CO3                    D.沸点:NH3>CH4

25.据测定,氰酸有两种结构,一种分子内含有叁键,称为正氰酸,另一种分子内不含叁键,称为异氰酸,且两种结构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已达到稳定结构,分子中也不含环状结构。请分别写出正氰酸和异氰酸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下面是工业上冶炼Cr时会涉及到的反应:

    CrO42-+     S+     H2O →     Cr(OH)3↓+    S2O32-+     

(1)请将方程式补充完整并配平。

(2)上述反应中,若转移了3mol电子,得到的还原产物是          mol。

27.铁和镍(Ni)位于周期表的同一周期同一族,铁和镍在       周期        族。

28.镍粉在CO中低温加热,生成无色挥发性液态Ni(CO)4,呈四面体构型。150时,Ni(CO)4分解为Ni和CO。Ni(CO)4        晶体,Ni(CO)4易溶于下列       (填序号)。

A.水     B.四氯化碳     C.苯     D.硫酸镍溶液

 

查看答案

将11.2g的Mg—Cu混合物完全溶解于足量的硝酸中,收集反应产生的x气体。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产生21.4g沉淀。根据题意推断气体x的成分可能是

A.0.3mol NO2 和0.3mol NO                   

B.0.2mol NO2和0.2mol N2O4

C.0.1mol NO、0.2mol NO2和0.05mol N2O4        

D.0.6mol NO

 

查看答案

T℃时在2L密闭容器中使X(g)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YZ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T2Y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3X(g)Y(g) 满分5 manfen5.com2Z(g)

B03 min内,v(X)0.2 molL-1min-1

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vv都增大,且重新平衡前v>v

D.若改变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3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

 

查看答案

在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Ba2+ClNO3             B.KAlO2ClSO42-

C.Ca2+Mg2+NO3HCO3           D.NaClCO32-SO32-

 

查看答案

已知:向KMnO4晶体中滴加盐酸,产生黄绿色的气体;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实验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取实验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4 > Cl2 > Fe3+ > I2

B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D实验可以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