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常温下电解200mL一定浓度的NaCl与CuSO4混合溶液,理论上两极所得气体的...

常温下电解200mL一定浓度的NaCl与CuSO4混合溶液,理论上两极所得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气体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⑴通过计算推测:

 ①原混合溶液NaCl和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②t2时所得溶液的pH。

⑵实验中发现,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与阴极相比,明显小于对应时间段的理论值。试简要分析其可能原因。

 

(1)①t2时铜离子恰好放电完毕,此时氯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01mol和0.005mol,所以氯化钠是0.02mol,浓度是0.02mol÷0.2L=0.1mol/L。 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析出的铜是(0.01mol+0.005mol×4÷2)=0.02mol 所以硫酸铜的浓度是0.02mol÷0.2L=0.1mol/L ②生成氧气是0.005mol 所以该时间内生成氢离子就是0.005mol×4=0.02mol 浓度为0.02mol÷0.2L=0.1mol/L 所以pH=1 (2)由于氯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大于氢气的,所以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与阴极相比,明显小于对应时间段的理论值。 【解析】考查电解的有关计算。 (1)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钠和硫酸铜的混合液,阳极先是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然后是OH-放电生成氧气。阴极首先是铜离子放电,析出铜,然后是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根据图像可知曲线Ⅱ表示阳极,其中氯气是0.224L,所以氯化钠是0.02mol,浓度是0.1mol/L。当生成的氧气是0.112L时,铜完全析出,阴极开始产生氢气。根据电极反应式2Cl--2e-=Cl2、4OH--4 e-=2H2O+O2↑、Cu2++2e-=Cu可知析出的铜(0.01mol+0.005mol×4÷2)=0.02mol,所以硫酸铜的浓度是0.1mol/L。生成氧气是0.005mol,所以生成氢离子就是0.005mol×4=0.02mol,浓度为0.1mol/L,所以pH=1。 (2)由于氯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大于氢气的,所以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与阴极相比,明显小于对应时间段的理论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乙醇脱水反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得到的产物组成不同。下表是常压、某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分别以等量乙醇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脱水实验获得的数据,每次实验反应时间均相同。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已知:乙醇和乙醚(CH3CH2OCH2CH3)的沸点分别为78.4℃和34.5℃。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脱水制乙烯的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吸热”)反应,若增大压强,平衡_____________(选填“正向”、“逆向”、“不”)移动;

(2)已知:150℃时,1mol乙醇蒸汽脱水转变为1mol乙烯,反应热的数值为46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乙醇脱水制乙醚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当乙醇起始浓度相同时,平衡常数K值越大,表明            (填字母)。

a.乙醇的转化率越高                   b.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c.达到平衡时乙醇的浓度越大           d.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150℃时乙醇催化脱水制取的乙醚产量______(选填“大于”、“小于”、“等于”)125℃时;为了又快又多地得到产品,乙醇制乙醚合适的反应温度区域是______

 

查看答案

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在C电极表面有铜析出,试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A为电源的             极;

(2)E的电极反应式为:                        ;

(3)若甲、乙装置中的C、D、E、F电极均只有一种单质生成时,对应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在常温下,现用丙装置给铁镀铜,则H电极材料应该是                

当丙中铁表面析出铜的3.2g时,乙中溶液的PH值为               (假设溶液体积为1L);

(5)在电解一段时间后在甲中加入适量          可以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浓度。

 

查看答案

A与B反应生成C,假定反应由A、B开始,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1 mol.L1。反应进行2min后,A的浓度为0.8 mol.L1  ,B的浓度为0.6 mol.L1 C的浓度为0.6 mol.L1

  (1)2min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ν(A)=                ν(B)=                  ν(C)=                  

(2)ν(A)、ν(B)、ν(C)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3)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反应的焓变,计算C(石墨)与H2(g)反应生成1molC2H2(g)的焓变(△H)。

C(石墨)+  O2(g)=CO2(g)  △H1=a  kJ·mol1

2H2(g)+O2(g)=2H2O(l) △H2=b  kJ·mol1

2C2H2(g)+5O2(g)=4CO2(g)+2H2O(l)△H3=c kJ·mol1

△H=                                    

 

查看答案

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X(g)+Y(g)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Z(g);△H <0  下图是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t2、t3、t5  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用量。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t3 时减小了压强

B.t5 时增大了压强

C.t6 时刻后反应物的转化率最低

D.t1 ~ t2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大于 t6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