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分布图。 (1)长城站(6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分布图。

(1)长城站(62°13′S)、中山站(69°22′S)、昆仑站(80°25′S)、黄河站(78°55′N)四科考站中距极点最近的为________。相距最近的两科考站之间的距离约为________千米。

(2)黄河站位于中山站的________方向,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________方向。

材料二:某人幻想从(24°S,59°W)入地,并始终保持直线前进。

(3)当他穿越地心钻出地球另一端时,最可能看到下列哪种景观(  )

(4)当他以垂直地轴方向前进,钻出地球另一端时,最可能看到上题四景观中的_____景观。

 

(1)昆仑站 1 200 (2)西北 东南 (3)A (4)B 【解析】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昆仑站的度数最高,因此它距离极点最近。根据图示可知:距离最近的两个考察站是昆仑站和中山站,它们大致在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是11度左右,因此距离大约相差1200千米左右. (2)黄河站在北极地区,中山站在南极地区,中山站在东经90度附近,黄河站在东经10度附近,因此黄河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向.昆仑站更靠近南极,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南极是顺时针,因此昆仑站在长城站的东南方向. (3) (24°S,59°W) 以地心为中心的对称点为 (24°N,121°E)该位置主要在我国的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夏季高温湿润,竹子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的植物,故A正确;图B为仙人掌,仙人掌为干旱气候下的植物;图C为针叶林,是亚寒带植被;图D为椰子树,是热带植物。 第(4)题,(24°S,59°W)以地轴为对称轴的地理坐标为(24°S,121°E),该地地处澳大利亚西部,为热带沙漠气候,适于仙人掌生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宁波市某小区平面图,该小区占地约30000 m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017年9月23日,某同学傍晚放学回家走进小区时,发现自己在夕阳下的影子落在正前方。该同学最有可能进入的小区大门是(  )

A.     B.     C.     D.

2.该小区平面图的比例尺可能为(  )

A. 1∶50    B. 1∶500    C. 1∶5 000    D. 1∶50 000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等高距均为2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是(    )

A. 80m    B. lOOm    C. 120m    D. 140m

2.图中河流流向大致是(    )

A. 东北流向西南    B. 西北流向东南    C. 西南流向东北    D. 东南流向西北

3.该地产业布局最合理的是(    )

A. 发展滨海旅游    B. 发展大规模甜菜种植    C. 种植经济林木    D. 加大水电开发力度

4.图中MN两点之间连线的地形剖面图为(    )

A.     B.     C.     D.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陡崖A处的高度为(    )

A. 10米    B. 20米    C. 20米以上    D. 20米以下

2.公路选择在该地形区通过的原因是(    )

A. 该部位是山脊,地势较高    B. 该部位是山谷,工程量较小

C. 该部位是鞍部,地势较低    D. 该部位岩层软弱,易于开挖

 

查看答案

下图为经纬网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两区域(  )

A. 面积大小相同    B. 东西方向长度相同

C. 南北方向长度相同    D. 比例尺大小相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丙两地距离小于20 000千米    B. 丙的自转速度大于丁

C. 由甲到丙最短航向为东南    D. 由乙到丁最短航向为东北

3.从时间上看,乙地比丙地(  )

A. 晚9小时    B. 早15小时    C. 早一天    D. 晚一天

 

查看答案

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于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8分)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8分)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