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我国吐鲁番盆地及其附近地区地形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吐鲁...

下图为“我国吐鲁番盆地及其附近地区地形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吐鲁番盆地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A. 断裂下陷、流水沉积;    B. 碰撞挤压、流失侵蚀;

C. 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D. 断裂下陷、冰川沉积;

2.火焰山下存在一个巨大天然“水库”,并成为吐鲁番盆地的灌溉水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山地降水是“水库”的主要补给水源;    B. “水库”形成得益于天然储水结构;

C. 必需人工从“水库”抽水;    D. 灌溉水源直接取自于艾丁湖;

 

1.A 2.B 【解析】 试题 1. 2.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 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西北地区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例:挪威峡湾)   沉积作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乳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从北京某乳品企业原有牧场的分布看,影响该牧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大城市的消费市场    B. 先进的加工技术

C. 现代化的交通条件    D. 雨热同期的气候

2.该乳品企业在内蒙古新辟了奶源牧场,此举措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是

①北京到内蒙古的交通路网改善  ②新辟牧场周边的市场扩大   ③内蒙古牧业的

集约化程度提高 ④杀菌和冷链储运技术提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原有牧场与新辟牧场相比

①草场及周边环境污染更小  ②地价上涨的幅度更大  ③秸秆和精饲料来源欠充                                                                                             

足④圈舍饲养的比重更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性别比是指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值(通常指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下图为我国近30年来出生人口(活产婴儿)和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近30年(    )

A. 出生人口中女婴比重高于男婴 B. 人口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

C. 妇女生育率明显升高 D. 人口性别结构明显优化

2.我国目前的这种出生人口性别比特点对未来造成的影响包括(    )

①“剩男”现象明显增加 

②女性择偶标准降低 

③“老夫少妻”现象增加

④不会引发社会问题 

⑤跨国婚姻有所增多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3.能缓解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措施是(    )

①实行胎儿性别鉴定                         ②提倡养儿防老的观念

③尊重妇女权益,实现男女平等               ④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缅甸翡翠玉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该地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采玉期集中在每年十月至次年四月。清代,主要是人工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也称水石,如下图),现在则使用大型机械采掘。80%以上的翡翠原料出口中国并加工、销售。最近,缅甸准备将翡翠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

 

(1)根据资料推测乌龙河“水石”的形成条件。

(2)分析“水石”采集集中在每年10月到次年4月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红色的“红石”景观。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 000~4 000m之间的谷地里。研究发现,此类红石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是一种先锋植物,之后便被其他植物群落所取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可能来源于(  )

A. 火山喷发形成的固结物

B. 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流堆积物

C. 岩石风化形成的残留物

D. 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

2.我国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该类景观的是(  )

A. 粤东    B. 苏南    C. 川西    D. 陕北

3.该藻类作为一种先锋植物,对所在区域生态系统所起的作用是(  )

A. 改善生物生存环境    B. 挤占生物生存空间

C. 破坏生物多样性    D. 延缓岩石风化进程

 

查看答案

我国太行山东侧发育有嶂石岩地貌。图甲是“某处嶂石岩景观的素描图”,呈现出自上而下呈三级阶梯状的陡崖,其形成过程如图乙中的①~④所示(图例I~Ⅳ分别代表不同岩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例所示岩层中,岩性最松软的是(  )

A.

B.

C.

D.

2.该处三级陡崖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地壳抬升

D. 冰川侵蚀

3.下列地貌的形成过程,与图乙类似的是(  )

A. 华山陡崖

B. 海蚀崖

C. 雅丹地貌

D. 峡湾地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