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甲、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甲、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及形成丙处物质的主要地质作用。

(2)分别写出甲、乙、丁三地的地质构造类型。

(3)如果在该地区进行钻井,有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的是________,有可能找到地下水的地点是________。

(4)丁地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流,该地区计划在此处修建一座水库,你认为合适吗?简述你的理由。

 

(1)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 沉积(或外力)作用 。 (2)背斜、向斜、断层。 (3)甲 乙 (4)不合适。 因为丁处位于断层附近,修建水库易漏水,地层不稳定,易滑坡,工程难度大。 【解析】 (1)甲乙两处岩层的弯曲变形是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发生的褶皱现象。丙处岩层是堆积在甲乙之上的,是外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2)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形成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构造,是背斜;乙处岩层向下凹,形成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构造,是向斜;丁处两侧岩层有断裂面且有相对位移,是断层。 (3)甲是背斜,利于石油天然气的存贮;乙是向斜,利于地下水的存贮。 (4)丁处位于断层附近,若修建水库水会沿断裂面渗漏;断层地带,地层不稳定,易滑坡,工程难度大,不利于工程建设,建设水库不合理。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应用。甲乙两处岩层的弯曲变形是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发生的褶皱现象;丙处岩层是堆积在甲乙之上的,是外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向上拱起,形成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构造,可判断甲是背斜;岩层向下凹,形成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构造,可判断乙是向斜;丁处两侧岩层有断裂面且有相对位移,是断层。背斜构造,利于石油天然气的存贮;向斜构造,利于地下水的存贮。断层附近,若修建水库水会沿断裂面渗漏;断层地带,地层不稳定,易滑坡,工程难度大,不利于工程建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区域河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流(  )

A. 水流湍急    B. 水量季节变化小

C. 右岸陡峭    D. 虚线为枯水期河岸

2.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 支流流速慢    B. 位于干流凹岸

C. 侵蚀作用强    D. 汇入处落差大

3.近年来河漫滩形成的速度减慢,其原因有(  )

A. 下游新建防洪大堤    B. 上游种植业发展迅速

C. 上游建大型水库    D. 下游河道不断疏通

 

查看答案

汾河平原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结合“黄土高原东西向基岩剖面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与我国泰山地质构造相同的是(  )

A. 太行山    B. 太岳山

C. 子午岭    D. 六盘山

2.汾河平原的形成过程为(  )

A. 断裂下陷—流水沉积    B. 褶皱—断层

C. 断裂下陷—流水侵蚀    D. 水平挤压—风力沉积

 

查看答案

地质构造对人类的活动有着明显的影响。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下图中所示四种方案中,构造稳定、地基稳定且坚实、最适宜建坝的是(  )

A.     B.     C.     D.

2.读地质剖面图,判断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材料二 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1)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概述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

(3)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读东亚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下面问题

1.此时,盛行西南风的是(  )

A. 哈尔滨    B. 北京

C. 青岛    D. 重庆

2.与乙地相比,甲地该日(  )

A. 气温较高    B. 气压较低

C. 降水较多    D. 日温差大

3.此时,最可能出现降水等区域是(   )

A. 内蒙古高原    B. 云贵高原

C. 珠江三角洲    D. 长江三角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