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题文)下表反映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能源强度对比情况(能源强度: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

(题文)下表反映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能源强度对比情况(能源强度: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电力强度: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它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1)日本的能源强度和电力强度在主要发达国家中都是最低的,这说明(   )           

A. 日本的一次能源的需求量最大  B. 日本耗电量最大

C. 日本经济增长最快    D. 日本能源利用率高

(2)石油被开采出来后有两个走向:一个是作为能源,加工为汽油等;一个作为化工原料。从能源角度考虑,石油和汽油相比(   )           

A. 石油属于一次能源,汽油属于二次能源  B. 汽油属于一次能源,石油属于二次能源

C. 石油来自太阳辐射能,汽油来自地球内部   D. 石油、汽油都可以直接使用

(3)美国人均能源消费量是最高的,从生态的角度考虑(    )           

A. 缓解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B. 加重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C. 缓解了对臭氧层的破坏   D. 加重了对臭氧层的破坏

(4)从化工原料考虑,下列工业应靠近石油加工业附近的是(    )           

A. 石油采掘工业   B. 合成橡胶制造工业    C. 石油勘探工业  D. 合成纤维工业

(5)日本的能源强度与电力强度值对我国的启示是(    )           

A. 广开能源进口渠道  B. 改进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C.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D. 节约能源,加强能源储备

 

(1)D (2)A (3)B (4)B (5)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能源的分类、利用等相关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利用能力。 (1)能源强度和电力强度是反映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日本的能源强度和电力强度在主要发达国家中都是最低的,这说明日本是世界上能源使用效率最高的国家。故答案选D项。 (2)石油是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属于一次能源,汽油是人类加工成的能源,属于二次能源,A对,B错;石油和汽油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石油、汽油都需要进行加工后利用,D错误。故答案选A项。 (3)美国目前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石能源,燃烧中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加重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故答案选B项。 (4)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既生产石油产品,又生产石油化学产品的加工工业。石油加工工业从加工与用途角度可以划分成两大产业,一是石油通过炼制可以生产各种燃料油(如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焦碳、石蜡、沥青等石油产品,即炼油过程或称石油炼制工业体系;二是把石油分离成原料馏分,对原料油和气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再以这些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 ,例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即石油化工体系。结合选项,答案选B项。 (5)我国由于技术水平低,能源强度与电力强度到很大,不仅浪费能源,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今后要改进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故答案选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做法与“节能减排”精神不相符的是(    

A. 提高能源利用率    B. 增加矿物燃料使用    C. 开发利用新能源    D. 废物回收循环利用

 

查看答案

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有时甚至发生洪涝灾害,但我们仍倡导节水,原因是(      )

A. 节水可以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B. 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C. 水是商品    D.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查看答案

波浪能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西风带海区的原因是(  )

A. 南北纬40°—60°之间的海区天体的引力大

B. 南北纬40°—60°之间的海区风力大

C. 南北纬40°—60°之间的海区海水的盐差大

D. 南北纬40°—60°之间的海区海水的温差大

 

查看答案

读下图,完成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 不合理的灌溉

C. 过度开采地下水

D. 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查看答案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      )

A. 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 B.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 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D. 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