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璧山区位于重庆西部,是重要的城市功能区之一,其制鞋...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璧山区位于重庆西部,是重要的城市功能区之一,其制鞋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成长为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制鞋业原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呈现出“东鞋西移”。璧山区遵守“创新+资本=新动力”的经济逻辑,稳步推进西部鞋业建设,被誉为“中国西部鞋都”。下图为“璧山区地理位置分布图”。

(1)试分析璧山区成为“中国西部鞋都”的主要原因。

(2)阐述“东鞋西移”对我国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3)试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1)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政府吸引投资政策支持;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制鞋业发展悠久,技术水平成熟。 (2)带动西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人民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促进西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等。 (3)劳动力成本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 原因:①制鞋业为高度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②农业改革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农民工数量减少;③东部地区生产成本的提高,劳动力工资待遇降低,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下降;④制鞋业普遍工作环境较差,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使从事制鞋业的人群数量减少。 【解析】 试题 (1)读图,璧山县位于重庆西部,地理位置优越,有多种交通方式相联系,基础设施完善。有政府吸引投资政策支持。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制鞋业发展悠久,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技术水平成熟。 (2)产业转移对迁入区的意义,主要从经济发展、就业机会 、收入、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东鞋西移”有利于带动西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增加人民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促进西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等。 (3)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向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地区转移。制鞋业为高度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农业改革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农民工数量减少。东部地区生产成本的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工资待遇降低,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下降。制鞋业普遍工作环境较差,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使从事制鞋业的人群数量减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德国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等九个国家,鲁尔区是其典型的传统工业区。

材料二 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但水资源更加短缺。

材料三 德国鲁尔区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图。

(1)根据所给材料,分析辽中南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区发展传统工业条件的异同点。

(2)针对辽中南工业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既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又使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3)列举德国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月14日,国家林业局三北局在银川召开2014年三北防护林站局长会议。会议总结了2013年三北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分析工程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2014年重点工作。建设历时34年(1978~2012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经过四期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 647万公顷,其中,营造防风固沙林282.4万公顷,各类经济林369万公顷,薪炭林107万公顷,营造灌木饲料500多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5.05%提高到12.4%。三北工程取得了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突出的显著成就。

材料二 我国生态工程分布示意图。

(1)图中字母B表示的是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试根据材料总结其主要作用。

(2)A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针对此状况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3)在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有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目前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建设已经进入“跑道”,即将起飞。在江苏省经济发展平稳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经济继续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经济运行呈现出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且在江苏以及苏北的地位都呈稳定上升之势。读东陇海经济带在整个亚欧大陆桥中的位置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东陇海线产业带成为苏南产业转移的热点,其中从苏南转移来的产业最可能是(  )

A. 服装业    B. 电子信息产业

C. 汽车产业    D. 金属冶炼业

2.随着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和产业升级明显提速,沿东陇海线区域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举措有(  )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以提高环境质量为终极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开发各类自然资源,确保资源能够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注重科技投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重工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读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图A)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完成下面小题。

1.A中,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中是指(  )

A. 珠江三角洲    B. 长江三角洲

C. 环渤海地区    D. 闽南地区

2.下列关于我国IT产业发展趋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发挥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降低成本,增加产品竞争力

B. 高层次承接新一轮全球IT产业转移

C. 产业高度集聚,规模效应进一步扩大

D. 增加科技投入,由“IT制造“IT创造升级

 

查看答案

读“我国重要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A. 管道运输    B. 高压输电

C. 水陆联运    D. 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2.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A. 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 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 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D. 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