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桑树,落叶乔木。喜温暖湿润气候,气温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桑树,落叶乔木。喜温暖湿润气候,气温12℃以上开始萌芽,生长适宜温度25-30℃,气温降到12℃以下则停止生长。耐旱,不耐涝。耐瘠薄,对土壤的适应性强。桑蚕是以桑叶为主要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生长适宜温度为22~28℃,自孵化至吐丝结茧,24~25℃下约需24~26日,26~28℃下约需21~23日,结茧过程约需2~3日。桑蚕茧可缫丝,蚕丝主要用于丝绸生产。

材料二:  广西宜州市域面积386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89.80%。总人口62万,其中农业人口49万。地处黔桂交通要冲,又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要地,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近年来,江浙等东部地区种桑面积日渐缩小,随着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广西宜州市的桑蚕产业突飞猛进,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桑蚕基地”,茧丝绸相关企业也已有20多家。但目前宜州绝大多数养蚕户还是在自家院子里养殖,加工企业缫制出来的生丝大多为中低档,丝绸加工行业的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还有待提升,印染后整理技术、产品设计等水平较差。如何完成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的“破茧化蝶”问题一直困扰着宜州桑蚕产业。下图示意宜州在广西的位置。

(1)与江浙相比,说明宜州有利于种桑养蚕的气候条件。

(2)从市场角度说明宜州桑蚕养殖业迅猛发展的原因。

(3)当地政府应如何促进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的转变。

 

(1)与江浙相比,宜州纬度低,热量条件好,桑叶生长的时间长,一年内桑蚕养殖的次数多;雨季更长,更适宜桑树生长,以山地丘陵为主,利于排水;受伏旱、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影响相对较小 (2)蚕茧产量大,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交通运输便利,便于产品输出 (3)引导农户进行规模化养殖,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扶持,以提高桑蚕的产量和品质;整合桑蚕加工企业,加大产品推广力度,打造本地品牌;为企业引进高素质管理、技术和设计人才提供便利和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养殖户和加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解析】(1)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一般从光热水的组合及气象灾害方面分析。与江浙相比,宜州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桑叶生长的时间长,一年内桑蚕养殖的次数多;雨季更长,更适宜桑树生长,以山地丘陵为主,利于排水;受伏旱、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影响相对较小。 (2)市场条件一般考虑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价格、外运成本等。近年,国内外市场对桑蚕产品需求量大;宜州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交通运输便利,便于产品输出,这些条件促使宜州桑蚕业迅猛发展。 (3)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是一种蚕茧产业的升级,当地政府需要引导农户进行规模化养殖,提高桑蚕的产量;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扶持,以提高桑蚕的品质;加大宣传推广,打造本地品牌;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便利和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养殖户和加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早在唐代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建水紫陶”是建水县的传统手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其主要用建水近郊五彩山五色陶土(红黄青褐白)手工拉坯制作成型,经过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制成,其工艺以手口相传为主。目前“建水紫陶”产业仍以个体作坊生产经营为主,并未形成规模化生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建水紫陶”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

A. 工艺复杂独特    B. 交通不便

C. 知名度较低    D. 工业基础差

2.建水县拟大幅扩大“建水紫陶”的产业规模,推测此举产生的影响最可能是(    )

A. 吸纳大量劳动力    B. 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C. 迅速提升旅游业    D. 有利可持续发展

 

查看答案

地下水位过高导致会土壤过湿,不利于农业生产,需要排水。下图示意某地等潜水位线及拟建的排水井和排水沟的位置(图中等潜水位线单位:m)。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土壤过湿对农作物的危害是(    )

A. 气温日较差小,不利营养物质积累    B. 土质黏重,不利农作物根系发育

C. 土壤空气少,不利农作物根系呼吸    D. 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减少

2.图中排水沟4的排水效率是最低的,其原因最可能是(    )

A. 沟底是倾斜的    B. 延伸方向是和等潜水位线垂直的

C. 沟较浅    D. 潜水是向两侧分流的

3.综合考虑排水效率和工程量,图中排水沟5的沟底最适宜的海拔高度是(    )

A. 79m    B. 80m    C. 81m    D. 82m

 

查看答案

我国中部某地校园内有很多香樟树、玉兰、石楠等常绿阔叶树,常绿阔叶树中间点缀着几棵落叶阔叶树,而校园外的天然植被却正好相反。2018年初的一次暴风雪过境,香樟树等大量枝条折断,但落叶树基本毫发无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校园最有可能位于(    )

A. 黄河以北    B. 黄淮之间    C. 江淮之间    D. 长江以南

2.香樟树等大量枝条折断的原因是(    )

A. 枝干细小,被大风吹折    B. 枝多叶密,被积雪压折

C. 气温骤降,被冻结折断    D. 保护树木,被人为折断

3.依据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校内外植被受灾差异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校园内外植被差异大致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性。

C. 该校所在地不适合种植常绿阔叶树,校内应全面改种落叶树。

D. 该校应在冬春季对常绿树采取严密防冻措施,防止树木冻死。

 

查看答案

2014年9月,广东省东莞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机器换人”计划。根据计划,到2020年东莞工业机器人在电子、机械、食品、纺织、家具等行业普及应用,服务机器人在家政服务养老助残、医疗康复、教育娱乐等领域初步应用;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从30多台提升至超过120台;将建成1-2个机器人产业因和6-8个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截至2015年底,东莞已聚集了400多家机器人智能装备企业。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东莞机器换人计划的原因相关性不大的是

A. 中西部经济发展    B. 人口老龄化加强

C. 东部沿海产业升级    D. 交通运输发展

2.东莞机器人智能装备企业聚集首先得益于

A. 位于珠三角,技术水平高    B. 地方政府政策扶持

C. 产业协作条件好    D. 市场需求量大

3.机器换人计划将导致东莞

A. 劳动力素质总体提升    B. 单位产品成本长期来说上升

C.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D. 劳动力价格下降

 

查看答案

读攀枝花市等高线及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芒果被誉为“热带水果之王”,攀枝花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纬度最北、海拔最高、品质最优、成熟最晚”的大规模芒果生产基地。

材料二, 钒钛材料是稀有的战略物质,攀枝花利用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已经初步形成以攀钢为龙头,近百家企业参与的钒钛产业集群。2016年攀枝花提出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

材料三 ,尾矿是指在选矿中分选出的有用组分含量最低的部分。攀枝花在40多年矿产开采过程中通过在山谷建坝,形成多个尾矿库,其中马家田尾矿库就在主要旅游景区旁。

(1)指出图中①②③④地区哪个属于草甸景观并简述此景观形成条件。

(2)分析攀枝花芒果生产基地形成的有利气候条件。

(3)说明攀枝花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的有利区位条件。

(4)指出该尾矿库可能产生的危害,并说明政府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