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河湖中的沉积物是水体中磷的重要源头和汇集的场所。进入水体各种形态的磷沉淀进入水体...

河湖中的沉积物是水体中磷的重要源头和汇集的场所。进入水体各种形态的磷沉淀进入水体沉积物,通过再悬浮和分解等过程,释放到上覆水体。细粒径沉积物与吸附磷(吸附在沉积物矿物表面的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坦噶尼喀湖是世界上最狭长和最深的湖泊之一,注入坦噶尼喀湖的甲河,河口湿地面积较大。下图示意坦噶尼喀湖流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甲河河口湿地的沉积物中矿物表面吸附磷含量较其上游河段大的主要原因是

A. 地表径汇流量大    B. 湿地降解作用强

C. 工农业污水量大    D. 河口淤泥沉积多

2.坦噶尼喀湖表层5-9月磷的浓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生产化肥农药残留量大

B. 偏南风使深水层营养盐上涌

C. 河流进入汛期带来营养盐多

D. 雨季大气沉降带来营养盐多

3.据调查世界上80%的淡水鱼类都曾在坦噶尼喀湖中被发现,其主要原因是

A. 湖泊磷等盐类含量很高    B. 人迹罕至人类破坏较小

C. 湖泊深长水体容量较大    D. 纬度低气温高生长较快

 

1.D 2.B 3.C 【解析】 1.进入水体各种形态的磷沉淀进入水体沉积物,通过再悬浮和分解等过程,释放到上覆水体。细粒径沉积物与 吸附在沉积物矿物表面的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甲河河口湿地的沉积物中矿物表面吸附磷含量较其上游河段大的主要原因是河口淤泥沉积多,细粒径沉积物多,D对。地表径汇流量大不一定河口淤泥沉积多,A错。湿地降解作用,吸附磷含量应减少,B错。工农业污水量大,不能表示细粒径沉积物多,C错。 2.河湖中的沉积物是水体中磷的重要源头和汇集的场所,农业生产化肥农药残留、雨季大气沉降带来营养盐,不是水体中磷的重要源头,A、D错。坦噶尼喀湖表层5-9月磷的浓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偏南风使深水层营养盐上涌,释放到水体中的磷增多,B对。图示位于南半球,5-9月是枯水期,C错。 3.据调查世界上80%的淡水鱼类都曾在坦噶尼喀湖中被发现,其主要原因是湖泊深长水体容量较大,多种鱼类能找到适宜的生存空间,C对。湖泊中是淡水鱼,湖泊磷等盐类含量很高不是种类多的原因,A错。种类多与人迹罕至人类破坏较小关系不大,B错。纬度低气温高生长较快,不是种类多的原因,D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温度适宜度反映气温对水稻种植制度、方式的影响(数值越大越有利于水稻生长),过高和过低的气温都会降低温度适宜度。左图示意2011年~2015年我国南方部分省区早稻关键生育期温度适宜度分布,右图示意丙地2011年~2015年早稻提前移栽(插秧)的温度适宜度和高温日数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导致甲、乙两地早稻关键生育期温度适宜度差异的因素是

A. 地形起伏  季风环流    B.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C. 植被覆盖  河网密度    D. 地形起伏  海陆位置

2.丙地区早稻提前10天移栽可能会

A. 增大冻害风险    B. 增加灌溉水量    C. 减少高温危害    D. 提高复种指数

3.据报道,2016年7月20日,丙地超级稻早稻丰收,亩产创世界纪录。该超级稻生长期间

A. 日出方位不断南移    B. 正午日影持续变短

C. 珠江流域进入汛期    D. 珠江口易受海水倒灌

 

查看答案

冰川物质平衡(即冰川物质收支)是联系气候和冰川变化的纽带,是冰川对所在地区气候状况的直接反映。左图中的甲岛是国际上监测研究冰川物质平衡的重点区域之一,有图示意甲岛某冰川物质的冬夏平衡。甲岛终年多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导致甲岛多雾的原因是

A. 气候暖湿,沿岸寒流降温    B. 太阳辐射较强,蒸发旺盛

C. 暖流增温增湿,遇冷凝结    D. 昼夜温差大,辐射逆温强

2.据右图推断甲岛

A. 冰川面积扩大    B. 冰川储量减少    C. 海拔持续升高    D. 夏季降水减少

3.造成甲岛冰川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气温    B. 降水    C. 洋流    D. 大气污染

 

查看答案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

(2)影响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

 

查看答案

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左图)和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自然带是________,在50°N的高山上开始出现该自然带的高度约为________米,根据图示,该自然带分布下限最高的山地的纬度大致是________.   

(2)图中③自然带是________,该自然带的气候类型主要是________.   

(3)图⑤自然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________.   

(4)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分异规律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   

(5)若山地垂直自然带a与左图中④的类型一致,则自然带c为________,该山地位于________半球(填“南”或“北”).

 

查看答案

下图为“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东行途中经过A、B、C三地,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其中A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2)马可·波罗乘船返回途中,途经的D处为________海峡,E处位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附近。途经的F处比E处的海水盐度________(高、低),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马可·波罗途经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的喀什时,得知当地“有美丽的花园、果园、葡萄园,棉花、亚麻产量十分丰富”。请简要分析当地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4)马可·波罗往返途中都经过西亚地区。请简要分析当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