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灌木丛位于迎风面)。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

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灌木丛位于迎风面)。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左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2.风影沙丘

A. 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    B. 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

C. 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    D. 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

3.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A. 风蚀作用不断加强    B. 荒漠扩张速度加快

C. 风积地貌趋于稳定    D. 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1.D 2.D 3.C 【解析】 1.结合材料可知,风影沙丘应该位于植株的背风侧,图中沙区位于植被的西南方,故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东北风。 2.读图可知,风影沙丘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相关,但不一定成正比;从图中无法判断风影沙丘长度和高度与植株的关系;风影沙丘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当灌丛迎风面面较大时,风影沙丘宽度较大 3.植被具有固定沙丘的作用,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风积地貌趋于稳定;风蚀作用减弱,荒漠化扩张速度减小,大气降水不会明显增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大地貌分区的角度来说,明长城中段是黄土高原的北界;但实际并不完全与黄土分布的界线重合,总体上向南偏黄土分布一侧。下图示意明长城中段位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建造时明长城中段

A. 依山势,据天险    B. 立黄土,挡风沙

C. 御外敌,分农牧    D. 分干湿,异冷暖

2.明长城的建造主要采用夯土版筑技术。明长城中段总体偏南主要考虑

A. 积温    B. 沉积物    C. 军事    D. 劳动力

3.目前明长城中段局部被流沙掩埋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异常    B. 早期选址    C. 人类活动    D. 风化加强

 

查看答案

我国东部某城市积极推进紧凑型城市建设,即通过控制城市蔓延,提高土地集约混合利用,以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连接各个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下图示意三种建筑布局类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为发展紧凑型城市,该市应优选

A. 甲类型    B. 乙类型

C. 丙类型    D. 以上都是

2.紧凑型城市应该

A. 不划分功能区    B. 鼓励无人汽车

C. 增加立体绿化    D. 杜绝城市扩张

3.发展紧凑型城市会

A. 降低公共空间    B. 加强钟摆式交通

C. 加剧大气污染    D. 保护农业用地

 

查看答案

【环境保护】阅读资料,完成问题。

琼东河是福州市区的一条内河,两岸为密集的住宅区和商业区。目前河水富营养化严重,时常出现黑臭现象,生态功能大大降低,成为福州市内河治理的一个重点河段。

指出治理琼东河恢复其生态功能的主要工程性措施。

 

查看答案

【旅游地理】阅读资料,完成问题。

云石山乡位于“共和国摇篮”——江西省瑞金市,距市区仅19公里。乡内云石山由石灰岩构成,地貌奇特,是长征的出发地,被称为“长征第一山”。

从旅游资源角度,分析云石山乡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P)在7%以上为老龄型人口。P可分为以下几种阶段类型:当P<7%时为成长型(G);当7%≤P≤10%时为老年型初期(A1);当 10%<P≤14%时为老年型中期(A2);当 14%<P≤16%时为老年型后期(A3);当P>16%时为超老年型阶段(S)。 

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对老年人口的区域分布产生一定影响。截至2015 年,江苏省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13.99%,居全国之首,已步入老年型中期阶段。但各地情况有所差异,全省老龄化水平最高的是南通市,其素来都有“世界长寿之都”的美誉。下图示意2000~2010年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

(1)指出苏北老龄人口类型的变化。

(2)以南通为例,分析大气环境对苏中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3)分析苏南社会、经济发展对江苏老龄人口空间分布产生的影响。

(4)面对当前老龄化社会可能带来的“养老问题”,请你为此提出合理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