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

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 水源、土壤    B. 劳动力、技术    C. 气候、地形    D. 市场、交通

2.地区③作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在逐年下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 耕地大规模流转而集中    B. 农民就业结构得到优化

C. 食物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    D. 工交住宅用地大量增加

3.下列地区中,符合可持续农业发展原则的生产活动是 (       )

A. ②区改良盐碱渍地,发展节水农业生产

B. ③区利用光热优势,发展甘蔗大棚农业

C. ④区开发原始森林,扩大柠檬种植面积

D. 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产业规模

 

1.C 2.D 3.A 【解析】考查我国农业。各地区应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1.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各种农业生产基地的分布既有南北方向上的差异,又有东西方向上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向上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造成东西方向上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选C。 2.图中③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工交住宅等非农用地的增多,耕地比例下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导致了该地商品粮基地地位不断下降。故选D。 3.②地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A正确;③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热量充足,光照没有明显优势,B错误;④地区加速开发原始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会破坏生态环境,C错误;⑥地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会导致过度放牧,D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下列各题。

1.①②③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依次为(  )

A. 季风水田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B. 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种植园农业

C. 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D. 种植园农业、混合农业、商品谷物农业

2.下列关于②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B. 受市场波动影响小

C. 机械化水平高    D. 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查看答案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 人口自然增长率变率最大的是甲

B. 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乙

C. 丙国正处于人口高增长阶段

D. 目前丁国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

2.目前,甲国应处于人口增长模式的(  )

A. 原始型    B. 传统型    C. 过渡型    D. 现代型

 

查看答案

进入2010年,专家呼吁中国全面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以应对人口问题。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左图分析,专家呼吁全面放宽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

A. 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B. 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C.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D. 15~64岁人口比重有所下降

2.右图中,能够反映我国1982年人口年龄构成的是(   )

A. ①点    B. ②点    C. ③点    D. ④点

 

查看答案

2015年以来,因赣州城市发展需要,对南康区很多村庄进行了拆迁,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赣州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对此贡献度最大的土地开发活动是(    )

A. 交通道路建设    B. 公园绿地增加

C. 房地产开发    D. 工业用地增加

2.赣州市郊近年来塑料大棚菜田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

A. 平原地形为主    B. 雨热同期的气候

C. 城市市场需求量大增    D. 农业技术的推广

 

查看答案

斑块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形状指标是区域内各斑块总边长与最小斑块总边长的比值。在一定区域内,若形状指标等于1,表明该区域的景观均一。下图为1986-2013年厦门市三类建设用地景观平均形状指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由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986-2001年,出现不同景观类型间相互竞争、相互交错的格局

B. 1986-2001年,农村平均形状指标迅速上升,农村景观均一性增强

C. 1993-2001年,城镇平均形状指标下降,城镇景观均一性下降

D. 1993-2001年,独立工矿平均形状指标上升,工业趋向集聚

2.1986-1993年,厦门市城镇平均形状指标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 逆城市化的出现    B. 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

C. 城市化快速发展    D. 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