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贺兰山地处我国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该地区的植被受气候的影...

贺兰山地处我国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该地区的植被受气候的影响尤为敏感。下图示意贺兰山位置及其中段植被类型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野外调查发现,旱生灌丛大多分布于沟谷及阴坡地段。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降水    B. 热量    C. 水分    D. 光照

2.图中人工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

A. 山地降水    B. 湖泊水    C. 冰川融水    D. 积雪融水

 

1.C 2.D 【解析】 1.早生灌丛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地区,这里气候干旱,水分条件对植被的生长及分布影响很大;沟谷及阴坡地段,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地表蒸发蒸胯少,土壤中可用水分较多,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山脉东西两侧均有旱生灌丛分布,可知大气降水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积雪量大,春季融水多,绿洲位于山脉西侧,降水稀少,湖泊少;该山无冰川分布,所以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环境保护】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是1984 年——2009 年新疆某县人口、牲畜增长及草场退化情况。

简述该县草场退化的原因并说明可能带来的问题。

 

查看答案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庐山是我国十大名山之一,位于江西省北部。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四季景色各异,具有“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的特点。右图是庐山多年平均各月旅游人口分布示意图。

据图说明庐山多年平均各月旅游人口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绵延400 余公里,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地或流经,使连绵的山脉中断形成“水口”。下图为太行山及其周边地区地貌分布图。

(1)说出图中山地东西两侧的主要地形区的地形特征差异。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图中山地对其东侧地形区的影响。

(3)说明植树造林改善山地西侧地形区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桑树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宜温度 25~ 30℃,耐旱,耐水湿,对土壤的适应性强。桑蚕是以桑叶为主要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桑蚕茧可缫丝,蚕丝主要用以丝绸生产。

广西宜州市域面积 3869 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 89.80%。总人口 62 万,其中农业人口 49 万。地处黔桂交通要冲,又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要地,种桑养蚕历史悠久。 近年来,江浙等东部地区种桑面积日渐缩小,随着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广西宜州市的 桑蚕产业突飞猛进,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桑蚕基地”。目前宜州共有茧丝绸相关企业 20 多家, 形成了以“种桑养蚕—鲜茧收烘—缫丝—织绸”为主的产业链。目前如何从“东桑西移”到“东 绸西移”的“破茧化蝶”问题一直困扰着广西桑蚕产业。下图示意宜州在广西的位置。

(1)与江浙相比,说明宜州有利于种桑养蚕的自然条件。

(2)从市场角度分析宜州桑蚕业迅猛发展的原因。

(3)阐述种桑养蚕对宜州地区的积极影响。

(4)请为“以种桑养蚕为基础”的宜州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查看答案

植被覆盖度反映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以及植被生长的茂盛程度。右图示意我 国某地区植被生长期内林地和耕地生态区植被覆盖度 变化趋势,耕地内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的自然带是

A. 针叶林带    B. 落叶阔叶林带

C. 常绿阔叶林带    D. 常绿硬叶林带

2.图中6月耕地植被覆盖度低是由于

A. 洪涝灾害作物被淹    B. 农业播种作物稀少

C. 上年越冬作物收获    D. 高温干旱作物枯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