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绵延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绵延400 余公里,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地或流经,使连绵的山脉中断形成“水口”。下图为太行山及其周边地区地貌分布图。

(1)说出图中山地东西两侧的主要地形区的地形特征差异。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图中山地对其东侧地形区的影响。

(3)说明植树造林改善山地西侧地形区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的理由。

 

(1)东侧: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平坦广阔。西侧:以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千沟万壑 (2)山地阻挡了冬季风,使山地东侧冬季气温相对较高;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增加夏季降水;水土流失,在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提高了平原地区的土壤肥力(任答两点)(3)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涵养水源,滞留降水,避兔对地表的直接冲刷,并积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或植物根系和枯树落叶减缓地表径流,泥沙沉积,防止水土流失);减轻风、旱、涝等灾害,降低风速,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等(任答三点,言之有理)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太行山及其周边地区地貌分布为材料,考查地形特征,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和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读等高线图可知,图中区域东侧等高线稀疏,等高线数值少于200m, 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平坦广阔,图中区域西侧等高线数值大于1000m,以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千沟万壑,中间区域等高线密集,等高线数值从200m升到1000m,为太行山区。 (2)根据上题结论,可知图中山地为太行山,太行山冬季阻挡了西北季风,使山地东侧冬季气温相对较高,夏季时,太行山东坡为为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增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在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提高了平原地区的土壤肥力。 (3)山地西侧是黄土高原,在黄土高原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涵养水源,滞留降水,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植树造林可以降低风速,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减轻风、旱、涝等灾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桑树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宜温度 25~ 30℃,耐旱,耐水湿,对土壤的适应性强。桑蚕是以桑叶为主要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桑蚕茧可缫丝,蚕丝主要用以丝绸生产。

广西宜州市域面积 3869 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 89.80%。总人口 62 万,其中农业人口 49 万。地处黔桂交通要冲,又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要地,种桑养蚕历史悠久。 近年来,江浙等东部地区种桑面积日渐缩小,随着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广西宜州市的 桑蚕产业突飞猛进,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桑蚕基地”。目前宜州共有茧丝绸相关企业 20 多家, 形成了以“种桑养蚕—鲜茧收烘—缫丝—织绸”为主的产业链。目前如何从“东桑西移”到“东 绸西移”的“破茧化蝶”问题一直困扰着广西桑蚕产业。下图示意宜州在广西的位置。

(1)与江浙相比,说明宜州有利于种桑养蚕的自然条件。

(2)从市场角度分析宜州桑蚕业迅猛发展的原因。

(3)阐述种桑养蚕对宜州地区的积极影响。

(4)请为“以种桑养蚕为基础”的宜州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查看答案

植被覆盖度反映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以及植被生长的茂盛程度。右图示意我 国某地区植被生长期内林地和耕地生态区植被覆盖度 变化趋势,耕地内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的自然带是

A. 针叶林带    B. 落叶阔叶林带

C. 常绿阔叶林带    D. 常绿硬叶林带

2.图中6月耕地植被覆盖度低是由于

A. 洪涝灾害作物被淹    B. 农业播种作物稀少

C. 上年越冬作物收获    D. 高温干旱作物枯死

 

查看答案

库赛湖的年纹层是一种由冬季冰面颗粒物质沉积形成的粗颗粒层和夏季沉积的细颗粒 层两者交替形成的。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库赛湖湖底粗颗粒层的沉积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库赛湖东南部和西北部等深线疏密差异大的原因可能是

A. 东南部地壳下陷更加剧烈

B. 东南部流水沉积作用较强

C. 西北部风力沉积作用较强

D. 西北部冰川沉积作用较强

3.湖泊年纹层是进行古气候环境研究的重要依据之一。若湖底某细颗粒层较厚,可推测该 年比往年

A. 春季风力偏大    B. 夏季气温偏高

C. 秋季降水偏少    D. 冬季光照较强

 

查看答案

流域型城市是指一个地区城市的人、财、物的流动,存在着类似河流一样的主流和支流,支流汇入主流,最终融入更广阔的市场,依据流域型城市定义划分“上中下游城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位于流域型城市中上游的城市(  )

A. 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大城市规模一般较小

B. 城市间相互联系差交通通达度一般较低

C.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生态环境保护较好

D. 水质比较清洁较适宜发展食品加工工业

2.在同一流域型城市中上游城市往往为中下游城市提供(  )

A. 高素质劳动力    B. 服务产品

C. 初级农矿产品    D. 广阔市场

3.下图为华北地区海河流域中北京、天津、衡水、石家庄四城市相对位置示意图四城市分别处于流域型城市中的(  )

A. 下游、下游、上游、中游    B. 中游、下游、上游、中游

C. 下游、下游、中游、中游    D. 中游、下游、上游、上游

 

查看答案

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 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 30 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 的八卦形态。左图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右图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 水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A. 水源丰富    B. 水灾多发    C. 水运便利    D. 耕地充足

2.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

A. 池塘位于村中心方便蓄水

B. 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

C. 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

D. 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

3.近20年来,高要地区许多“八卦村”的形态逐渐瓦解,可能是由于该地区

A. 年降水量减少    B. 台风登陆减少

C. 防灾意识增强    D. 堤防趋于完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