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在旧金山与夏威夷之间的广阔太平洋水域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

在旧金山与夏威夷之间的广阔太平洋水域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大小与中欧相近!科学家们认为,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不断运动的洋流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座庞大的“垃圾岛”。这座“垃圾岛”一直在“茁壮成长”。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这座“岛屿”面积每10年就增长10倍。要彻底清除这些垃圾,可能要耗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1.形成“太平洋垃圾岛”的垃圾主要来自()

A. 航行于海上的各类船只    B. 沿海陆地上的生产活动

C. 陆地上生活活动丢弃的垃圾    D. 废弃船只上难以分解的塑料制品

2.促使垃圾在太平洋上聚集,形成“垃圾岛”的主要洋流可能是()

A. 北太平洋暖流    B. 加利福尼亚寒流

C. 阿拉斯加暖流    D. 北大西洋暖流

3.大洋上的“垃圾岛”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 海洋动物吞下塑料垃圾,危及其生命    B. 改变洋流流向,危害海洋环境

C. 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    D. 增加海洋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

 

1.C 2.A 3.A 【解析】本题考查海洋环境污染与防治。 1.根据材料中“垃圾岛”的成因:科学家们认为,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不断运动的洋流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座庞大的“垃圾岛”,所以“垃圾岛”主要是由废旧塑料袋聚集而成,而废旧塑料袋主要来自陆地上的生活活动丢弃的垃圾。故选C。 2.由材料可知该“垃圾岛”位于太平洋旧金山与夏威夷之间,所以北大西洋暖流对其没有影响,故D错误;加利福尼亚寒流和阿拉斯加暖流分别向南、北流动,不利于废旧塑料袋的聚集,故BC错误;北太平洋暖流将亚洲东部沿海地区的废旧塑料带到太平洋内部集聚,故选A。 3.该“垃圾岛”能够影响海上的交通,但不是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故C错误;“垃圾岛”可能会危害海洋环境,但不会改变洋流的流向,故B错误;“垃圾岛”与海洋的气象灾害的发生无关,故D错误;“垃圾岛”的形成属于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环境污染能够形成海洋生态环境破坏,如海洋动物不慎吞下其中的塑料垃圾,会因无法消化而危及生命。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示信息推断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季风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2.图示地区塑造地表的外力作用有()

①流水侵蚀②冰川侵蚀③风力侵蚀④流水沉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读某时局部地区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最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此时乙地的风向为()

A. 西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查看答案

9月22日中午13时起,强台风“天兔”外围强风正式影响汕头,全市普降暴雨,阵风达10级以上,全市多处树木被狂风刮倒。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可能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A.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形成台风的天气系统是图中的()

A.     B.

C.     D.

 

查看答案

热带辐合带是指从南北两半球来的气流在赤道附近辐合而成的多雨带,包括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下图为某月非洲盛行风向和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上图中所示的月份为()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2.上图中虚线框内热带辐合带向南弯曲的原因可能为()

A. 沿岸寒流增温    B. 亚洲季风势力强

C. 地势高气温低    D. 非洲轮廓南边窄

3.甲岛屿东部气候类型的成因可能为()

A.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B. 受热带辐合带的控制

C.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D. 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影响

 

查看答案

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由于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    B. 不同下垫面的热容量差异

C. 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    D. 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

2.“冷岛效应”能()

A. 抑制绿洲地面的水分蒸发    B. 促进绿洲植物的蒸腾作用

C. 加快绿洲上空的热量交换    D. 抑制绿洲地区农作物生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