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海水稻”是指能够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水稻。稻米呈胭脂红色,硒含量比普通大米...

“海水稻”是指能够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水稻。稻米呈胭脂红色,硒含量比普通大米高7.2倍,具有基本不需要施肥、抗病虫、耐盐碱的独特生长习性。有专家设想计划用三年时间培育出“海水稻”新品种,其灌溉种植的耐盐率提高不低于1%(用淡水稀释海水),产量达200~ 300公斤/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海水稻”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 市场    B. 政策    C. 科技    D. 环境

2.将来可以重点开发“海水稻”地区是

A. 长江三角洲    B. 江南丘陵    C. 云贵高原    D. 黄淮海平原

3.“海水稻”并非新鲜事物,推广它的制约因素主要是

A. 成本高    B. 品质差    C. 产量低    D. 机械化程度低

 

1.C 2.D 3.C 【解析】 1.由材料可知“海水稻”是指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产的水稻;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流水堆积而成,土壤肥沃,水稻土广布,无盐碱地,故A错误;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较高,降水较多,土壤黏重,酸性较大,故B错误;云贵高原地区地势较高,起伏大,土层较薄,不易重点发展“海水稻”,故C错误;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沿海滩涂面积广阔,盐碱化土地较多,适宜重点开发“海水稻”,故D正确。 2.结合材料可知 “海水稻”有基本不需要施肥、抗病虫、耐盐碱的独特生长习性,所以其生产成本低,故A错误;稻米呈胭脂红色,硒含量比普通大米高7.2倍,品质优良,故B错误;亚洲水稻种植业整体机械化水平、商品率较低,不仅仅是“海水稻”的特有的问题,故D错误;“海水稻”亩产200~ 300公斤,产量较低,所以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故C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乙、丙三流域位于我国同一省区内。甲流域面积l604km2,流域内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600~ 830mm;乙流域面积502km2,流域内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700~750mm;丙流域面积777km2,流域内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509.8 mm。下表为三流域植被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三个流域植被发育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地形地势    C. 流域面积    D. 多年平均降水量

2.甲流域较乙、丙流域植被发育好,则甲流域

A. 年日照时数较长    B. 年平均气温较低    C. 洪水历时较长    D. 降水强度较大

 

查看答案

羚羊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型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纳州的沙漠,常年处在干涸的河道之中。看它的外观如同地表的沙体被流水冲出的细沟(图)。但当人们深入谷底则会发现谷壁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淌,如同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阳光从峡谷顶部进入,幻化出奇异的色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们游览羚羊峡谷的最佳时间是在当地

A. 8点前后    B. 12点前后    C. 16点前后    D. 20点前后

2.羚羊峡谷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    B. 岩石风化和流水侵蚀

C. 岩石风化和风力侵蚀    D. 生物作用和冰川侵蚀

3.去羚羊峡谷游览,需要当地导游的带领才能入内。这是由于

A. 峡谷幽深,山势险峻    B. 自然和人文保护的需要

C. 保护游客的人身安全    D. 位于当地人的保护区内

 

查看答案

中国与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人口大国。下图显示1901年以来中国和印度人口规模和城镇化率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注:中国1949年以前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史》。因缺乏1921年和1941年的数据,用1928年和1937年的人口总数替代,1949年以后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年鉴》(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1.1991年以来,与中国相比,印度

A. 流动人口少    B. 人口增长速度慢

C. 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    D. 城镇人口数量增长多

2.印度城市化

A. 速度一直比中国慢    B. 1951-1991速度一直比中国快

C. 水平始终比中国低    D. 总体上水平低,速度慢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有关专家分析,目前面临水资源紧缺问题的人口数量将近5亿。到2025年,随着人口增长,面临此问题的人口数量将达到28亿。

(1)漫画中反映了哪些问题?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2)应如何解决漫画中反映的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石油中长期供需平衡表(单位:百万吨)。

材料二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的石油年进口量超过50 Mt以后,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就会影响这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超过100 Mt,国家就应该有包括外交、军事、经济在内的有力措施,来保证石油安全。

材料三 见下图。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是否存在石油安全问题,并说明原因。

(2)从能源开发利用角度,简述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具体措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