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中国与世界十个人口最多国家的资源平均状况对比图”和“世界十个人口最多国家按资...

读“中国与世界十个人口最多国家的资源平均状况对比图”和“世界十个人口最多国家按资源环境安全分类表”,回答下列问题。

按资源环境安全分类

国家

高安全度国家

美国、a、巴西

安全度国家

一般低安全度国家

孟加拉国、尼日利亚

次低安全度国家

印尼、巴基斯坦、印度、中国

完全低安全度国家

B

 

1.图中所列自然资源中,我国有一种资源优于十国均值,其优势在于我国

A. 林木蓄积量大    B. 煤炭储量丰富    C. 水能蕴藏量丰富    D. 耕地面积大

2.表中a、b两个国家分别是

A. 澳大利亚、法国    B. 朝鲜、德国    C. 俄罗斯、日本    D. 意大利、伊拉克

3.印度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的原因是

A. 水旱灾害频繁    B. 矿产资源短缺    C. 人口众多    D.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1.B 2.C 3.C 【解析】 1.根据图例,图中所列自然资源中,我国有一种资源优于十国均值,是能源矿产,其优势在于我国煤炭储量丰富,B对。林木蓄积量、耕地面积低于十国均值,A、D错。水能蕴藏量丰富不属于矿产资源,C错。 2.表中a国资源环境安全度高,对应俄罗斯。b是资源环境完全低安全度国家,对应日本。C对,A、B、D错。 3.印度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的原因是人口众多,虽然总量丰富,但人均少,C对。水旱灾害频繁不是主要原因,A错。印度矿产资源总量丰富,B错。地形以高原、平原、山地为主,D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我国煤炭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

A. 华北、东北、华东    B. 东北、西藏、西北

C. 华北、东北、西北    D. 东南、西南、中南

2.山西省是我国煤炭大省,下列开发方式中相对合理的是

①直接销售煤炭 ②建坑口电站,出售电力 ③发展煤气化、液化工业 ④重点发展高能耗工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据美国宇航局一颗人造卫星记录,地球上的地表温度最高的地方是伊朗卢特荒漠,气温高达71℃,这是有记录的最高的地球表面温度。这里的地表被黑色的火山熔岩所覆盖,容易吸收阳光中的热量。下图为伊朗及其周边地区略图。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地球表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卢特荒漠的原因。

 

(2)阿巴斯港南部的霍尔木兹海峡素有“海湾的咽喉”之称也被视为“西方国家的生命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称号的由来。

 

(3)B城和C城纬度相当但B城1月均温比C城高3℃左右,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能的自然原因。

 

(4)D湖是个时令湖湖泊面积季节变化大。判断该湖泊面积最大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2014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度古吉拉特邦。中印双方签署了关于在古吉拉特邦设立输变电设备中国产业园区的协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甲是印度古吉拉特邦所在地区示意图,图乙是古吉拉特邦棉花种植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材料二 古吉拉特邦是印度产棉大区。棉花是喜光热作物,棉花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

(1)指出古吉拉特邦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

 

 

(2)评价古吉拉特邦种植棉花的自然条件。

 

(3)简述设立中国产业园区对古吉拉特邦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读下图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B国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  

A. 山地、高原、盆地    B. 山地、平原、高原

C. 高原、山地、平原    D. 山地、平原、盆地

2.关于A、B两国正确的说法的是:(   

A. A.B两国间矛盾冲突激烈的历史原因是淡水之争

B. A国是以山地为主的国家

C. B国南部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偏高的原因主要是受北部山地的阻挡

D. 东南季风的强弱,易使B国造成洪涝或干旱

 

查看答案

“南洋”一词始于明、清时期我国对东南亚地区的称呼。近年来,很多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国家,掀起新一轮“下南洋”的热潮。下图为中国企业在东南亚部分国家投资项目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东南亚国家吸引中国企业“下南洋”的原因有

A. 地势平坦,适宜橡胶、椰子等作物生长

B. 山水相邻,陆路交通比海运更便捷安全

C. 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国内外市场广阔

D. 部分国家土地、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低廉

2.中国企业“下南洋”对东南亚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改善环境质量

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提高了失业率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