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某地理事物相对数(最大为1)随经度变化的全球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下图为某地理事物相对数(最大为1)随经度变化的全球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理事物最可能为

A. 水域    B. 森林    C. 冻土    D. 城市

2.造成东经90°附近该事物分布数量显著大于西经90°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    B. 降水    C. 洋流    D. 地形

 

1.C 2.D 【解析】考查区域环境差异及原因。 1.读图可知,东经90°附近,该事物最多,结合世界地图可知,东经90°主要位于亚洲大陆西部,穿过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地区,水域和城市及森林面积较小,由于地势较高,极有可能为冻土分布,故选C。 2.东经90°主要穿过亚洲大陆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等地形区,而西经90°主要经过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地区,两条经线穿过的地形差异大,所以导致冻土分布差异,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生态环境质量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读“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迹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区域分布在

A. 东部沿海地带    B. 中部内陆地带    C. 西北内陆地区    D. 西南青藏地区

2.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防护林建设    B. 气候变化    C. 环境污染    D. 经济发展水平

 

查看答案

湖泊往往成为所在城市的重要名片,风光优美,景色宜人。宋代杨万里曾写到“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代苏轼曾在黄州沙湖遇雨“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 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对杭州西湖此时的“风光”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受副高脊影响,晴天多,高温少雨    B. 周围群山葱翠,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C. 梅雨季节刚过,湖水多,湖面宽阔    D. 受钱塘江潮的影响,湖水盐度较大

2.推测苏轼遭遇的这次降雨的形成原因

A. 春季气温回升快,对流旺盛    B. 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天气不稳定

C. 地形阻挡抬升,水汽凝结致雨    D. 东部雨带推移至长江中下游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地的大棚农业设施剖面图。该地修建大棚时,往往将地面挖深0.5-1.5m,同时在大棚的一侧修筑厚达3m的土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农作物生长区域低于地面0.5-1.5m的主要目的是

A. 扩大农作物生长空间    B. 加快空气流动速度

C. 防止土壤肥力流失     D. 提高地表土壤温度

2.农作物生长区域低于地面的深度增加,会影响棚内的

A. 空气温度和土壤肥力    B. 空气湿度和土壤肥力

C. 太阳光照和空气温度    D. 太阳光照和空气成分

3.该地最可能位于

A. 山东半岛    B. 太湖平原    C. 珠江三角洲    D. 四川盆地

 

查看答案

受土地开发和防洪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河流往往被两条水泥堤防牢牢控制。目前利用废旧轮胎、石笼网与内装碎石土的生态袋(生态袋由抗腐蚀材料制成,只透水不透土,具有满足植物生长的孔径)联合制成的新型生态河堤受到许多城市的青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铺设废旧轮胎的主要目的是

A. 减缓水流冲刷,保护河岸

B. 缩窄河流航道,提高水位

C. 减少河水渗漏,保护水源

D. 固定植物根系,促进生长

2.推断香根草可能具有的特性是

A. 耐旱涝    B. 喜阴凉    C. 根系横向生长    D. 茎干中空而脆

3.与传统硬质河岸相比,石笼网与生态袋结合可以

A. 增加河流水量    B. 减少河道淤积    C. 减轻旱涝灾害    D. 缩短使用期限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某地理事物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等值线表示的地理事物最可能是(   )

A. 海拔高度(单位:米)    B. ≥10℃积温(单位:℃)

C. 年日照时数(单位:小时)    D. 年总蒸发量(单位:毫米)

2.甘肃武威的数值小于酒泉,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植被

3.西南部的和田地区数值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

A. 受湿润气流影响,阴雨天较多    B. 工业排放大量废气,雾霾严重

C. 植被破坏,沙尘天气多    D. 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