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每年增加的常住...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每年增加的常住人口数量达到四五十万人,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的规模。

材料二 近年来“逃离北上广”已成为一个时髦概念,但淘宝迁徙数据(如图)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人口依旧呈正向流入趋势。与此同时,广东在众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务工吸引力。

材料三 随着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北上广”等地的“大城市病”日益突出,城市承载力已经接近极限。

(1)人口大量流入“北上广”可能给这些大城市带来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广东省人口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广东在众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务工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3)专家表示,特大城市人口膨胀根源在于产业和功能过度聚集,因此有必要对特大城市功能和产业进行疏解,主动舍弃一些产业,“掉一些肉”。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掉一些肉”指的是哪些产业。

 

(1)积极推动这些大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力;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可能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秩序。 (2)特点:流入人口数量大于流出人口数量;劳动年龄人口占流动人口的绝大部分。原因: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发达,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比例较大;受以往人口流动惯性的影响等。 (3)以扼制“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为目标,加快清退劳动生产率不高的一般性产业;以控制人口数量为目标,疏解区域性物流基地和专业批发市场等流动人口聚集的产业;以功能调整优化为目标,解决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启动部分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向外转移试点工作。 【解析】(1)人口流入对这些大城市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2)广东省人口流动的特点可以根据图中信息,分别从人口流入和流出及流动人口年龄构成等方面分析。原因可以从劳动力的需求量及以往人口流动惯性等方面分析。(3)从环境保护、人口数量控制及功能调整等方面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京津冀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两大城市群面积及经济密度对比图。

材料二 上海和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来源地对比图(2010年统计数据)。

材料三 《201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至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 415.27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 433.62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同比下降1.5%,2014年外来常住人口为996.42万。这是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十五年来首现负增长。

上海市常住人口数量和增速变化

(1)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密度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低的原因有哪些?

(2)分析上海和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来源地构成的异同及影响原因。

(3)描述1978—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数量和增速的变化特征。

(4)分析2015年上海常住外来人口开始减少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我国劳动人口增量变化(含预测)。

(1)简述我国劳动人口变化的特点。

(2)简析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3)若我国劳动人口持续减少,请分析其弊端。

 

查看答案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促进人口迁移,下图为2000~2010年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重心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十年间,我国人口迁移重心均位于武汉市周边,主要是因为其(  )

A. 地理位置居中    B. 人口基数稳定

C. 经济实力雄厚    D. 交通网络发达

2.据图推断,图示时段(  )

A. 西部地区人口迁出速度加快    B. 中部地区人口迁移规模稳定

C. 珠江三角洲转为人口净迁出地区    D. 长江三角洲对外来人口引力增强

 

查看答案

常住人口包括户籍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下图示意1982年以来北京人口数量演变,2010年北京市东城区工业企业大部分外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82年以来的北京人口(  )

A. 人口增加以外来常住人口增加为主

B. 户籍人口增长率大于外来常住人口

C. 呈现先快后慢趋于稳定的发展态势

D. 人口结构变成以外来常住人口为主

2.北京市a图例分布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价上升    B. 环境恶化

C. 产业转移    D. 交通拥堵

 

查看答案

下图为1953—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53—2010年西北半壁人口比重变化的直接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

A. 西北半壁的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

B. 东南半壁人口大量迁向西北半壁

C. 实行少数民族计划生育优待政策

D.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

2.中西部地区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城镇化和现代化,其可行性路径是(  )

A. 大力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

B. 鼓励粗放游牧业逐步向城郊乳畜业转变

C. 重点发展与资源开采相衔接的深加工业

D. 发展面向农民且就业容量较大的服务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