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波河是意大利最长的河流,波河流域是意大利人口和产业活动高度集中的经济发达地区。波...

波河是意大利最长的河流,波河流域是意大利人口和产业活动高度集中的经济发达地区。波河下游河道蜿蜒曲折,至河口分成14股水道入海,形成众多沙丘和岛屿,使得河口三角洲成为欧洲河口三角洲中最为复杂的。下面两图分别为波河流域与我国汉江谷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波河干流与图中汉江段比较,水位季节变化有何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有人推测波河下游河段航运价值不高,你认为是否可信?试说明理由。

(3)汉江谷地与波河流域都盛产水稻,与汉江谷地比,波河流域水稻生产有何优劣势?

(4)从地形角度分析波河北段水电站数量多的原因。

 

(1)差异:波河干流的水位季节变化比汉江小。原因:波河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且南北对称分布;波河补给形式多,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雨水补给多,春夏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流域内湖泊众(水库)多,调节作用显著,故水位季节变化小。而汉江只有夏季的雨水补给,补给形式少而集中,故水位季节变化大。 (2)可信。流域内产业活动高度集中,对植被的破坏大;下游是平原,且河道蜿蜒曲折,水流缓慢,说明河流含沙量大,河床淤积严重,航道浅;波河河口有三角洲发育,说明河口水体较浅,不利于船舶进出河口,航行条件差。 (3)波河流域的优势:地势平坦广阔,耕地多;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稻米品质优。 劣势:夏季炎热干燥,水热条件配合差,灌溉水源缺乏;受当地饮食习惯影响,国内市场需求小。 (4)北部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受雨水补给多,流量大;北部支流多,且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北部海拔高,夏季有冰雪融水补给,流量季节变化较小,水能稳定。 【解析】(1) 水位季节变化应考虑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以及支流的数量与分布。①从补给水源分析:波河位于阿尔卑斯山南麓,春夏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波河所在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雨水补给多;波河流域内湖泊众(水库)多,调节作用显著,而汉江只有夏季的雨水补给,补给形式少而集中。②从支流数量与分布看:波河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且南北对称分布。因此波河水位季节变化比汉江段小。 (2) 河流航运价值主要考虑两方面:河流自身条件以及社会需求。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波河流域虽然是意大利人口和产业活动高度集中的经济发达地区,但波河下游河汊多,流域面积小,从而可推测河流含沙量大,航道浅,河口水体较浅,不利于船舶进出港口,因此航行条件差。 (3)本题解答主要考虑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农业区位因素包含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量方面。(1)自然因素:①地形:平原适宜耕作业;山地适宜畜牧业;坡度大于25°不适合种植业。②气候:光照、热量(温差)、水分。③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④水源。(2)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②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③国家政策:国家对农业的干预手段。④劳动力:价格、素质 ⑤工业和农业协作:工业——机械化,土地价格。⑥生活习惯、农业历史等。⑦农业技术。波河流域主要为平原地形,耕地多。受地中海气候影响,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稻米品质优。但夏季炎热干燥,水热条件配合差,灌溉水源缺乏,受当地饮食习惯影响,国内市场需求小。 (4)建水电站需有丰富的水能,水能主要受河流径流量与地势落差影响。同时波河水源补给多样,流量稳定,利于开发水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西亚某区域图,乙湖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422 m,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据报道,乙湖的水位正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以惊人的速度下降,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干涸不是没有可能。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乙湖水位最低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造成①②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大气环流    D. 距海远近

 

查看答案

2016年2月,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马铃薯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 ℃,当地温高于25 ℃时,块茎停止生长。下面为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对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提出的背景分析,错误的是(  )

A. 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膳食结构,满足人民增强体质的愿望

B. 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受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约束,原有三大主粮玉米、水稻、小麦增产潜力受限

C. 马铃薯有易种植、耐存储、价格便宜、营养丰富等特点

D. 马铃薯广获人民的喜爱,事实上我国北方地区的人们都已经将马铃薯当作了主粮

2.有关图中各优势产区发展马铃薯种植的自然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东北优势区光照时间长,但昼夜温差小

B. 华北优势区降水丰沛,且昼夜温差大

C. 西南优势区地势复杂、海拔变化很大,一年四季均可种植

D. 南方优势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气温高,适合马铃薯的夏季栽培

 

查看答案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已得到南亚各国的高度重视。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④地中,太阳能最丰富的地方是(  )

A.     B.

C.     D.

2.推测①地太阳能发电最多的月份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查看答案

读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和高速公路分布比较图(2012年),完成下列问题。

1.东、中、西部和甲、乙、丙的正确对应是(  )

A. 东部—甲    B. 中部—乙

C. 西部—丙    D. 西部—甲

2.图中信息反映出(  )

A.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高速公路里程长

B. 东、中、西部地区之间高速公路发展梯级差异明显

C. 我国东部地区的高速公路运输效率最高

D. 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高速公路,缩小和东部地区的差异

 

查看答案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和地势

平原丘陵/海拔较低

高原、山地

高原

气候

季风气候

大陆性气候

高寒气候

水文特征

外流河

内流河

多冰川

植被和土壤

温带森林/黑土、褐土、红壤

草原发育下的土壤

冻土

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

海拔高度

 

 

1.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A. 地形、热量    B. 热量、水分

C. 水分、热量    D. 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2.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B.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C. 热带气旋的形成

D. 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

①降水丰富 ②热量充足 ③光照充足 ④气温日较差大 ⑤气温年较差大 ⑥灌溉水源充足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⑥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