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西亚某区域图,乙湖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422 m,也是世界上最深...

下图为西亚某区域图,乙湖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422 m,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据报道,乙湖的水位正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以惊人的速度下降,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干涸不是没有可能。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乙湖水位最低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造成①②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大气环流    D. 距海远近

 

1.B 2.A 【解析】 1.图中的乙湖为死海,死海主要受约旦河补给。受西风带来的降水的影响,约旦河冬季水量相对较多,夏季较少,所以死海夏季得到的补给量最少;同时夏季气温高,发量大,因此乙湖夏季水位最低。故B正确。 2.由纬度位置可知,①②两地冬季受南移的西风带的影响。图中①地位于死海西岸,西侧有山地,因此处于盛行风的背风坡,降水量相对较少:②地位于死海东岸,海拔较高,位于盛行风的迎风坡,降水量相对较多。故A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年2月,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马铃薯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 ℃,当地温高于25 ℃时,块茎停止生长。下面为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对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提出的背景分析,错误的是(  )

A. 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膳食结构,满足人民增强体质的愿望

B. 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受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约束,原有三大主粮玉米、水稻、小麦增产潜力受限

C. 马铃薯有易种植、耐存储、价格便宜、营养丰富等特点

D. 马铃薯广获人民的喜爱,事实上我国北方地区的人们都已经将马铃薯当作了主粮

2.有关图中各优势产区发展马铃薯种植的自然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东北优势区光照时间长,但昼夜温差小

B. 华北优势区降水丰沛,且昼夜温差大

C. 西南优势区地势复杂、海拔变化很大,一年四季均可种植

D. 南方优势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气温高,适合马铃薯的夏季栽培

 

查看答案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已得到南亚各国的高度重视。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④地中,太阳能最丰富的地方是(  )

A.     B.

C.     D.

2.推测①地太阳能发电最多的月份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查看答案

读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和高速公路分布比较图(2012年),完成下列问题。

1.东、中、西部和甲、乙、丙的正确对应是(  )

A. 东部—甲    B. 中部—乙

C. 西部—丙    D. 西部—甲

2.图中信息反映出(  )

A.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高速公路里程长

B. 东、中、西部地区之间高速公路发展梯级差异明显

C. 我国东部地区的高速公路运输效率最高

D. 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高速公路,缩小和东部地区的差异

 

查看答案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和地势

平原丘陵/海拔较低

高原、山地

高原

气候

季风气候

大陆性气候

高寒气候

水文特征

外流河

内流河

多冰川

植被和土壤

温带森林/黑土、褐土、红壤

草原发育下的土壤

冻土

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

海拔高度

 

 

1.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A. 地形、热量    B. 热量、水分

C. 水分、热量    D. 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2.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B.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C. 热带气旋的形成

D. 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

①降水丰富 ②热量充足 ③光照充足 ④气温日较差大 ⑤气温年较差大 ⑥灌溉水源充足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⑥    D. 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洋县北部的华阳古镇,地处秦岭南坡腹地,境内的兴隆岭一带气候暖湿,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洋县东部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属古板块结合部。全长约53公里,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段浅宽,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由浊变清,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东汉蔡伦在洋县首先使用树皮制造出低廉优质纸张,受到汉和帝称赞,造纸术得到推广。下图示意洋县及周边地区。

(1)简述黄金峡的形成过程。

(2)说明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水质变清的原因。

(3)从地形的角度分析兴隆岭一带被誉为“西北小江南”的原因。

(4)简析东汉时期洋县发展造纸作坊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