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南美洲西部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试从内、外力两方...

读“南美洲西部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试从内、外力两方面分析,甲地貌的形成原因。

(2)关于乙地与天津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典型植被相同  B.1月盛行风风向相同

C.河流汛期相同  D.结冰期较长

(3)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图中所示地区更为突出的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1)甲地地貌为冲积扇。内力作用:岩层断裂下陷;外力作用: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流水沉积作用而成 (2)AB (3)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 【解析】第(1)题,甲是在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冲积扇,由断裂下陷和流水沉积而成;第(2)题,乙地根据常年的盛行西风和大陆西岸的位置,可以判断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第(3)题,我国西部气候干旱,主要是以风力作用为主,该地气候湿润,以流水作用为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左图为地质构造示意图,右图为河流沉积与流速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图1中①②两处的地质构造。任选其一,指出所对应岩层的变化特点。

(2)简述图1中所示水循环环节的外力作用表现。

(3)据图2信息,比较图2中甲、乙地貌形成过程的差异。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000  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  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

(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

(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

(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

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壶穴一般是由于河水流量增加,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流动,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经历长时间后形成圆形孔洞,称为壶穴。图5为我国东南沿海某河谷中风化坑和壶穴的空间分布图(注:O米表示观测地点的高度)。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文信息,下列关于河谷风化坑和壶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风化坑多发育在位置较高、坡度较陡的河谷区域

B. 河流壶穴发育位置较低,分布在-1米的河谷区域

C. 由于流水不断侵蚀打磨,壶穴口径边缘坑坑洼洼

D. 风化坑在河床相对抬升后,由积水风化而形成

2.图中能正确反映废弃的河流壶穴逐步转化为风化坑的顺序是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两地的地质构造分别对应右图的(  )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

2.图中B区域北侧的高原主要地貌类型及民居说法正确的是(  )

A. 喀斯特地貌 竹楼    B. 雅丹地貌 土楼

C. 黄土地貌 窑洞    D. 丹霞地貌 蒙古包

 

查看答案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  )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偏西风    D. 偏北风

2.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  )

A. 风速快    B. 植被多

C. 坡度缓    D. 降水多

3.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  )

①营造常绿阔叶林 ②风蚀坑内设置沙障 ③控制越野自驾游 ④种植耐旱农作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