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粮食生产约占总播种面积的65%,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

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粮食生产约占总播种面积的65%,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完成下列问题。

(1)三江平原所在地区原有“北大荒”之称,新中国成立以后该地区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为什么?

(2)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

 

(1)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于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粮食产量;实行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科技兴农等。 【解析】(1)结合湿地的功能分析,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湿地对于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不再开垦,有利于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平衡。 (2)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可垦荒地不多,耕地面积不会有大的增加。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主要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粮食产量。实行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科技兴农,培育优良高产品种等。还可以扩展粮食进口途径,增加进口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B.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工作

C.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

D.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2.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以有效地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B. 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

C. 反映出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

D. 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

 

查看答案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完成下列问题。

1.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被冲刷变薄    B. 气候干旱    C. 生物活动微弱    D. 秸秆还田

2.辽河下游两岸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A. 小麦    B. 玉米    C. 高粱    D. 水稻

3.呼伦贝尔草原的农业生产类型为(  )

A. 种植业为主    B. 畜牧业为主

C. 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D. 淡水养殖业为主

 

查看答案

2014年8月8~10日,第六届中国大兴安岭国际蓝莓节暨山特产品交易会在黑龙江加格达奇举行。大兴安岭是全国最大的野生蓝莓主产区,野生蓝莓资源占全国野生蓝莓产量的90%,占世界产量的3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蓝莓能够在中国大小兴安岭大面积推广,其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

A. 平原面积广大,适宜蓝莓大范围种植

B. 土壤肥沃,有利于其生长

C. 有大面积的林地资源可以充分利用

D. 灌溉水源便利

2.大兴安岭蓝莓产业已从蓝莓原果及果汁生产,发展到自主开发生产以蓝莓果酒、果汁饮品、罐头、果酱、果糖、干果、烘焙食品为代表的五大类、30多个品种的蓝莓系列产品,此举反映了大兴安岭林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 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

B. 推进农业向规模化、生态化发展

C. 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加工业

D. 实现由产品加工向原料生产转变

 

查看答案

读东北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①②③分别代表东北商品粮基地的(  )

A. 小麦产区、玉米产区、稻谷产区

B. 稻谷产区、小麦产区、玉米产区

C. 玉米产区、小麦产区、稻谷产区

D. 大豆产区、玉米产区、高粱产区

2.图示①②③商品粮基地的分布,突出显示的东北商品粮基地特点是(  )

A. 产品商品化    B. 高度机械化

C. 种植多样化    D. 地区专业化

3.图示④地区,重点发展方向是(  )

A. 保护天然林,积极营造人工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 增加耕地面积,扩大商品粮生产规模

C. 山麓地带实现立体开发,重点发展畜牧业

D. 彻底由原料型转变为产品加工型产业

 

查看答案

读1978—2007年黑龙江垦区商品率变化和机械化水平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黑龙江垦区商品率变化走势的主要成因是(  )

A. 黑土肥沃,粮食种植传统经验成熟

B. 人口密度小,湿地、草原广布

C. 粮食增产速度大于自身消费增加速度

D. 工业基础雄厚,国家政策支持

2.黑龙江垦区机械化水平形成的地理背景是(  )

A. 地形平坦开阔,土质黏重

B. 地广人稀,农场经营规模大

C. 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较高

D. 宜农荒地多,个体农场数量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