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

“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365186177/QQ/WinTemp/RichOle/A7HD(VNZ8HA$I%5d2%25OO8%7dFSA.png

1.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地区

2.“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A.提升大气温度      B.降低水体温度      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    D.增强地面辐射

3.通过调节太阳能电池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提高“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我国适合大范围建设“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地区,在下列四个日期中,正午时该夹角最大的是

A. 1月1日        B. 5月1日      C. 7月1日      D. 10月1日

 

1.D 2.B 3.A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材料提取信息“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水域用于水产养殖”,说明适合该种生产模式的地区有大面积水域。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降水较少,没有广阔水域,A错。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区;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半干旱区,都不具备大面积水域,BC错。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天然水域面积广,适合建设这类光伏电站,D对。故选D。 2.由于该生产模式在水面上建设太阳能电池板,吸收了太阳辐射,减少了到达水面的太阳辐射,降低了水体温度,使地面辐射变弱;但无法提升大气温度,AD错B对;减少到达水面的光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变弱,生长变慢,C错。故选B。 3.当正午时太阳能电池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最大,此时太阳板吸收的太阳辐射最多,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最小。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和电池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之和为90度,即此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冬至日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选项中最接近12月22日的1月1日。故选A。 【考点定位】中国区域地理特征、大气的受热过程、正午太阳高度角应用 【名师点睛】正午太阳高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倾角 当正午太阳高度与集热板相垂直时,集热效果最好,结合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图,可以得出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倾角是(见下图): 倾角a=90°-∠H=90°-正午太阳高度=90°-〔90º-|φ±δ|〕=|φ±δ| (2)楼间距的推算 发商欲建两栋南北向、高为h的教学楼,为保证新建楼底楼全年都能照射到正午太阳光,两楼间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要使新楼底楼全年都能照射到正午太阳光,必须保证正午楼影最长时正好与底楼相切。对于北半球来说,正午物体影子最长出现在冬至日,所以北纬29度冬至日时前楼正午的楼影长就是所求的最短楼间距。 ① 求算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H冬至=90°-|29°+23.5°|=37.5° ② 利用三角函数求算冬至日的正午楼影:L正午楼影=h·ctg37.5° ③最小的楼间距即为h·ctg37.5° (3)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4)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房屋朝北。 (5)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6)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区域的发展与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关系密切。读下列相关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西兰地形、降水、地质构造和地热分布、城市及交通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夏时制又称日光节约时制夏令时间,是一种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在这一制度实行期间所采用的统一时间称为夏令时间,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

材料三 当地时间(夏时制)20112221251分(北京时间22751分),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地震,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北岛的鲁阿佩胡火山和周围14座火山的独特地貌形成了世界罕见的火山地热异常带。

1)根据材料,推算克莱斯特彻奇所在时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区。

2)结合材料一中地形图、地质构造图,说明新西兰交通分布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原因。

 

查看答案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地区平均年温差图。

材料二  上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某一城市的气温、降水量资料。

月份

气温/℃

降水量/mm

月份

气温/℃

降水量/mm

1

-1.6

77

7

24.0

89

2

-0.5

58

8

23.2

77

3

3.8

87

9

19.2

82

4

10.4

95

10

13.0

67

5

16.3

101

11

4.9

78

6

21.7

117

12

-0.5

68

 

(1)描述在地区中部年温差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写出其气温、降水特征,并判断所属城市。

 

查看答案

利马(秘鲁首都)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问题。

1.与乙处所在气候区比较,丙处所在气候区的昼夜温差较大,主要是因为丙处

A.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弱,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B.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C.裸地面积广,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

D.蒸发量大,云量多,大气保温作用强

2.丁地位于赤道附近,但年平均气温仅为13~14℃,主要原因是

A.受沿岸寒流影响

B.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

C.地处热带丛林,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明显

D.终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雨天多,云雾多,太阳有效辐射量少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及该区域甲、乙、丙、丁四城市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城市的气候对应正确的是

A.甲—①乙—④丙—③丁—②           

B.甲—③乙—①丙—②丁—④

C.甲—④乙—②丙—①丁—③           

D.甲—②乙—①丙—③丁—④

2.②所示城市夏季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            B.地形               C.海陆位置           D.太阳辐射

 

查看答案

读下图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若甲、乙两城市分别使用东八区和西八区区时,在一个太阳日内,两城市同属一天的时间为

A.6小时            B.8小时             C.16小时               D.18小时

2.甲城和乙城所在地区气候类型相同,而且该气候在当地分布面积均较小,其原因主要是

A.两地大气环流均较弱                   

B.甲乙两处均受寒流影响

C.两地均是高原为主的地形               

D.甲处因海陆分布,乙处因地形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