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某时刻北半球局部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A.b为不同日期的晨昏线,且晨昏...

下图为某时刻北半球局部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A.b为不同日期的晨昏线,且晨昏线由ab方向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是       

2)图示甲地的昼长是   小时。

3)试说明此季节北京与堪培拉(澳大利亚首都)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北京:                        堪培拉:

 

(1)(45°E,20°S),70°S及其以南地区 (2)2 (3)北京昼短夜长,并且昼变长;堪培拉昼长夜短,并且昼变短 【解析】试题分析: (1)晨昏线为a线时,晨昏线与70°N纬线相切,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故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图示70°N以北出现极夜,故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20°S。根据图示昼半球的平分线为45°E,即45°E的地方时为12时,即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45°E。图示70°N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则70°S及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2)根据图示45°E为正午12时,则30°E为11时,该地11时日出,故计算其昼长为2小时。 (3)晨昏线由a向b方向移动,说明晨昏线自20°S向10°S移动,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则北京昼短夜长,由于直射点向北移,故北京昼变长夜变短。堪培拉位于南半球,此时为夏半年,则堪培拉昼长夜短,受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堪培拉昼变短夜变长。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

(3)该日图中三城市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A.北京大于汕头

B.汕头大于海口

C.北京大于海口

D.海口大于汕头

 

4)该日图中三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最短的是         ,三城市中正午的人影最长的是        

5)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取得全年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                          ,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_                                        

6)该日后的一个月内,宁波昼长的变化是                         ,宁波某点随地球公转的速度的变化是                    

 

查看答案

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__月份季风图。此时是北半球的     季,亚欧大陆上形成     (高、低)气压,它切断了             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里。

(2)E的风向为_____风,F的风向为______风。

(3)半年后,A处盛行         季风(风向),B处盛行        季风(风向)。

(4)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成因是                             ;而南亚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查看答案

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是以        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地方时为       时。

(2)弧MPN为________线  ,其中弧NP是________, 弧MP是_____线。弧MPN相对于地表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时针。

(3)此时,北京时间是        时。

(4)此时,一艘轮船在E点附近向东航行,10分钟后,越过EF一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应为                                分。

(5)有一发炮弹从E点射向F点方向,炮弹将落在EF 线的        (东、西)侧。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解析要求/DL-5.TIF

 

1.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  )

A.KLOP线            B.KMOP线       C.KMNQ线            D.KRQ线

2.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  )

A.KRQPT线           B.KMNQPT线     C.KLOPT线           D.KST线

 

查看答案

位于三个不同地区学校的学生,在国际互联网上合作设计了一个测量立杆影子长度的探究学习活动。他们于2013622日,各自在当地正午前后,测量l米高立杆的影子长度,所得数据制成下图。据此回答下题。

甲、乙、丙三地该日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乙、甲、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