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2017年1月2日,被授予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7年1月2日,被授予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授予女性科学家。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屠呦呦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也促使了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划线部分体现了屠呦呦什么样的生活情趣?

(2)屠呦呦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从小培养高雅的情趣有什么意义?

(3)在学习和生活中,你准备怎样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1)高雅情趣 (2)1.高雅情趣能使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精神享受,从而提高生活品味,提升生命质量2.能使我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 (3)1.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2.增强好奇心,培养广泛的兴趣3.丰富文化生活,获得美的体验 【解析】 试题(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高雅生活情趣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根据所学,高雅生活情趣是科学的、进取的、健康的、文明的。所以题文中屠呦呦的生活情趣属于高雅生活情趣。(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高雅生活情趣的意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运用,根据所学,从高雅生活情趣对品味生活,提升生命质量,激发创造潜力,提高审美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回答即可。(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运用。根据所学,从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好奇心、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老师帮助我们掌握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父母和老师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和尊重。可在日常生活中不是有以下情境或观念闪现:

情景一:妈妈唠叨时,小宇同学恶语伤害母亲;

情景二:老师打篮球时无意撞到了小明,小明站起来瞪着眼睛和老师吵;

情景三:小凡对同学说:“我们现在就是应该享受父母的爱,在家里,什么事情都不必做”;

情景四:八年级学生小鲁和老师发生矛盾后,一气之下离开了学校,从此不再上学。

(1)行为思考:情景一和情景二反映了个别学生在与父母、老师交往中缺乏哪些良好品德?小宇和小明分别应该怎么做?

(2)行为评价:情景四中小鲁同学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请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千百年来,人们把“慎独”作为道德修养的一种重要方法,许多杰出人物,如诸葛亮、于谦、范仲淹、海瑞等人,都在“慎独”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下列对“慎独”含义的正确理解是

A. 按照他人的要求或外在规则支配自己的行为

B. 在众人的监督和外部规则的约束下,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C. 在个人独处或没有外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

D. 不在乎他人评价,只按自己的想法独行其是

 

查看答案

你认为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做法的是

①小叶将“今日事,今日毕”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②小伟痴迷动画图书,甚至在课堂上也偷偷的看

③小刚做事言出必行,对朋友的任何请求都是有求必应

④小建不小心打碎了班级的玻璃,他主动认错并及时补上了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手机越来越智能,也越来越好玩,它占据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深入到你我生活的各个角落,随处都能看到有人在智能手机上发微信、 打游戏、看电影……人们在享受智能手机带来各种便捷的同时,也会受到其带来的影响,很多中小学生都成了十足的“手机控”。告别“手机控”我们应该

①明辨是非善恶,抵制不良诱惑

②树立远大理想,学会依法自制

③克服从众心理,杜绝手机上网

④丰富业余生活,培养高雅情趣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近年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突出,校园暴力伤害事件频发,学生厌学辍学现象普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某中学发出如下倡议,你认为不妥的是(  )

A.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我们要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B. 知识改变命运—我们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C. 少年强则国强—全社会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爱、保护

D.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家长要承担起子女成长的全部责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