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释:①介胄:介:甲衣。胄:头盔。这里作动词。 ②褫(chǐ):解除。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三处)

此 其 为 马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才美不外:      (2)执策而之:

(3)日豆数斗:      (4)褫鞍甲而不息、不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4.(甲)文中“伯乐”“食马者”“千里马”分别比喻的是什么?

5.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1.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多断不给分) 2.(1)通“现”,表现(2)面对(3)吃(4)出汗 3.(1)况且想和普通的马一样也不可以,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 4.伯乐:识别人才,培养和利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有才能的人。食马者:埋没人才、昏庸无知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意思对即可) 5.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断句。可根据句意来断。句意为:这样的马,饮食多而且不随便食用,力量充沛而不逞能,是能长途行走的良马啊。故可断为: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见”,通假字,同“现”,表露;“汗”,名词作动词,出汗。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得分点有: (1)且,况且;等,等同,一样。 (2)介胄:披上战甲;疾:快。 4.《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把伯乐比作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以及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甲文,以马为喻,借物寓意,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通过写千里马的不幸遭遇,表明了要封建统治者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乙文,以“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的良马来比喻栋梁之才,“日啖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则宁饿死不受”,表明良马要得到优厚待遇才能“致远”,借物寓意,也是表明人才要得到善待,才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的道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收录了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长子傅明)的家信100多封。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B.《北冥有鱼》选自《庄子》中的《逍遥游》。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者的著作。

C.《桃花源记》作者是陶渊明,《小石潭记》作者是柳宗元,《核舟记》作者是魏学洢,这三篇文章都是叙事写景抒情的散文,能够使我们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D.《大道之行也》中“不独子其子”中的第二个“子”指子女,“矜、寡、孤、独、废疾者”中的“独”指老而无子,“男有分,女有归”中的“归”指女子回娘家。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作答。

中德双方欣喜地看到中欧一系列经贸合作措施  A  。中德两国开启“快捷通道”,全面简化入境手续。日前两架从德国返回中国的包机从法兰克福起飞,将约400名德国在华企业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送往中国,助力他们复工复产。欧洲企业对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表现出极大热情。截至目前,欧洲地区已有近20余国逾400家企业报名参加第三届进博会,反映了欧洲企业界对中国经济的高度期待。

中国和欧盟的经济总量之和占全球三分之一,世界正期待中欧两大经济体发挥世界经济“双引擎”作用,拉动世界经济复苏。此次会晤体现了中欧双方的   B  ,只要中欧合作“航向”正确,就必将引领双方驶向未来发展水草丰美的“绿洲”,同时也将给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带来新希望。

(1)请为文中A、B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生根发芽 落地生根  远见卓识  真知灼见

A:                    B: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日(     裂(jūn     招摇撞骗      轻歌漫舞

B.汩(     默(jiān    暴风骤雨      不修边幅

C.jìn    峻(chán    穿流不息      怒不可遏

D.石(     级(shí      纷至沓来      挑拨离间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

(2)天明登前途,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___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

(5)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

(6)知不足,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故曰:____________

(7)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了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不难理解,其《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查看答案

    在我们的生活中,美就如路边的野花,在淅沥沥的春雨中轻轻摇曳,在哗啦啦的秋叶中顽强盛开……用心体味你的生活,在惊喜中你会发现——美悄然绽放在我们生活的路上。

请以《美,悄然绽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文从字顺,内容具体,中心明确;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