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在我们的生活中,美就如路边的野花,在淅沥沥的春雨中轻轻摇曳,在哗啦啦的秋叶中顽强...

    在我们的生活中,美就如路边的野花,在淅沥沥的春雨中轻轻摇曳,在哗啦啦的秋叶中顽强盛开……用心体味你的生活,在惊喜中你会发现——美悄然绽放在我们生活的路上。

请以《美,悄然绽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文从字顺,内容具体,中心明确;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范文: 美,悄然绽放 漫步在这条幽幽小径,仿佛被绿色包裹着,小径旁都种满了花草树木,芳香缠绕在鼻尖,沁人心脾。轻轻地触摸着路边的花草,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 这时,一个小男孩手握着可乐瓶,奔跑在小径中。脸上的汗珠调皮地滑落,手中的可乐瓶不时地挥舞。不久,他的身后又来了一位身穿白衬衣的老爷爷,好像是来散步的,慢慢地走着。 突然,那小男孩将瓶子高高抛起,只见那瓶子在空中划过一条优美的抛物线。随后“砰”地一声,重重地砸在青石板上。又滚了几圈,停在路边。那可乐瓶如同一个墨点,将这美丽的风景给破坏了……小男孩好像毫无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溜到别的地方去玩儿了。 我望着那男孩,叹了叹气:现在的孩子怎么都不知道爱护环境啊? 这时,那位穿白衬衣的老爷爷缓缓的走到瓶子边。只见他用一只手撑着膝盖,一只手伸向瓶子。可手一滑,那瓶子如同抹了油一样,从老爷爷的手中滑落,到更远的地方。老爷爷又慢慢地一只手扶着腰,一只手撑着腿。但可能没站稳,踉跄了一下。老爷爷又缓缓站直,慢慢地挪动步伐,走了过去,艰难地将瓶子再次捡起,他紧握着瓶子朝男孩走去。“哈哈,要被骂了吧!”我偷着乐。 那老爷爷走到那男孩身边,牵起男孩的手:“孩子,你觉得这儿的风景美吗?”那男孩点点头。老爷爷笑着说:“如果每个人都这样乱扔垃圾,这的风景还美吗?”小男孩的脸如同熟透的苹果,低沉地挂在脖颈上。他从老爷爷那接过瓶子,走到垃圾桶旁,扔了进去。老爷爷的嘴角泛起一阵涟漪,眼睛笑成一条缝,如同一抹清新的阳光。 这条小径依然美丽,这儿的花草树木依旧茂盛。在这晴朗明丽的早晨,我在这美丽的风景中感受到: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美,在我的身边悄然的绽放。 【解析】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一、题目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该题目简洁新颖,没有审题障碍,并且提示语能够引导我们从多方面思考选材。我们在思考《美,悄然绽放》这个文题时,必须把握住两个关键词:一是“美”,二是“悄然绽放”。所以,写作内容上,能够展现“美”的花朵、事物、人物、品质等都可以。“绽放”意味着盛开、实现,而“悄然”告诉我们,“绽放”是默默的、不张扬、不显露的,也是有条件的,比如“阳光”“雨露”“努力”“坚持”等等。 二、选材和立意。“美”可以具体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之事,“美”就是题眼,它强调了所选的材料必须是生活中“美”的。“悄然绽放”是说所要写的“美”应该是默默无闻的一种“美”,比如写人物默默无闻的牺牲精神、埋头苦干的奉献品格等。写作文时,可以加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化,使文章层次清晰,能够突出“美”的深层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这样的人让我敬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运用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

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康肃公尧咨射    择其者而从之

B.公亦以此矜        钱孔人

C.手熟尔            当涉猎

D.安敢轻吾射        惟手熟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若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字,可以吗?为什么?

4.康肃由“忿然”到“笑而遣之”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特殊的旅行

任启亮

①2月6日早晨,看到她在朋友圈里发的照片,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身着运动棉服,背着双肩包,身边堆着十三个大纸箱。我给她留言“这个时候怎么回国了”,她没有理我。第二天,她才发来一条信息:“我已经回到爱尔兰,下周二还会去北京,如果需要口罩等防护用品,我可以带一些,请您到首都机场,当面交给您。”怎么那么快又回爱尔兰了?我一头雾水。

②与她相识是在去年10月,我随全国政协一个代表团访问爱尔兰,到了她所在的卡洛理工大学企业创新园参观考察。她的名字叫刘雪梅,原籍山东泰安,国内本科毕业后来爱尔兰留学,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爱尔兰发展,成为卡洛理工大学的一名教师。

③那一天,她身着深蓝色长裙,蓝白格红边丝巾,知性、干练、自然、大方,透着典雅气质。午餐时间,我得知,她已经加入爱尔兰籍,丈夫是这所大学的教授,纯粹的爱尔兰人。

④我发微信给她,问她为何北京之行如此来去匆匆,这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⑤她身在万里之外的爱尔兰,却与我们一样关注着国内的疫情,看到确诊病例一天天上升,心急如焚。她的家乡泰安,先是发现一例确诊病例,继而是三例八例二十例——看到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她坐不住了。通过与家乡的亲友联系,得知医用防护服极度短缺,她马上决定购置一批寄回泰安。

⑥联系商家,才知道要购置一定数量的医用防护服,是那么困难。她广泛联络亲朋好友,调动一切人脉关系,终于在最短时间内,购置了三千套。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爱尔兰货运航班停运,多家外国快递公司均答复要一个月后才能把物品运抵中国。她没有犹豫,立即购买往返北京的机票,要亲自运送国内,能带多少带多少,以解燃眉之急。

⑦她带着爱尔兰丈夫和三个儿女一起干,装箱、打包、贴标志,奋战到半夜。第二天天还没亮,她就带着十三个大大的纸箱,背着一个双肩包出发了。平时,她回中国的机会很多,到世界各地出席学术会议也是常事。可以想象,每一次她都会拉着一个行李箱,举止优雅地出现在机场。这次不同,她成了一名运输工,把防护服运抵国内后,要立即折返,接着再跑第二趟。因此,除了那十三个大纸箱,她只背了双肩包,带着护照等一些简单的行李。

⑧爱尔兰没有直飞北京的航班。转机、托运,一路奔波、周折、劳顿,6日早晨,飞机终于安全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泰安的朋友接过她那十三个纸箱,里面是一千套医用防护服和五百只口罩。看到物品被顺利接收,她笑着朝大家挥了挥手,转过身又往机场的登机口走去。没有时间停留,她需要赶同一天的回程班机。

⑨她告诉我,已经办完入关手续,下周二再来一次北京,把剩下的两千件医用防护服和五千只口罩,打成三十二个纸箱,全部带来,应该够泰安定点医院用一段时间了。她还说,下次要从法兰克福转机,特意买了头等舱机票,这样可以多带托运行李。随后,她发来一个胜利的符号和笑脸。我给她点了一个大大的赞。这一刻,我的眼眶有些湿润……

(选自2020年2月19日《人民日报》)

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第②③两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有何作用?

3.第⑤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4.“这一刻,我的眼眶有些湿润……”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我”的眼眶湿润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邓稼先》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②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③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④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⑤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⑥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⑦“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⑧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⑨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⑩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⑪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1.请说说第②段中“家喻户晓”一词在文中的作用。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③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

4.结尾段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请简要说明其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