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2.从修辞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2.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将“落红”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解析】 1.试题分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的意思是: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解答时根据句意和自己的理解用流畅的话语把他写出来即可。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作答要结合诗句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句中把自己比喻成“落红”形象生动地写出自己即使辞官仍会关心国家前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河中石兽》,完成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数小舟    棹:划船

B. 不亦乎    颠:颠倒,错乱

C. 不可得    竟:竟然

D. 转转不    已:停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3.结合语境,用自己的话说说句中“笑”的具体原因。

一讲学家设帐寺,闻之笑曰……

4.结合文本,谈淡你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15分)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突然,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

③“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④“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⑤“什么事?你说吧。

⑥“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的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

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眨着双眼,高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

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

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1.文中对民工父亲的态度前后有怎样的变化?请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3分)

                     (愧疚)(敬佩)
2.简要赏析文中画线语句。(4分)

(1)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2分)

(2)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2分)
3.阅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民工父亲的形象特点。(4分)
4.文中第段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一句中幸福的内容是什么?在生活中,你也一定有过不少的幸福体验,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长大的感觉

张  琦

    小时候的我,天真,幼稚,时时盼着长大;穿着姐姐的长裙、妈妈的皮鞋,在镜子前寻找长大的感觉。直到有一天,我终于找到了长大的感觉,才发觉自己的确已经长大了,成熟了……

    一个黄昏的下午,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家。家里静得出奇,只能听见均匀的呼吸声和窗外呼呼的风声。爸爸拿着报纸,狠狠地吸了一口烟,又使劲地将烟头按在了烟缸里。妈妈一个人愣愣地坐在沙发上。“妈,我回来了。”妈妈好久才回过神来:“噢!你,进去做作业吧。你应该长大了,懂事了……”后来,我才知道——妈妈下岗了。

    妈妈下岗,意味着我再也不能买样式新颖的衣服和新型玩具了,也意味着我再也不能买许多零食吃了,给我们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笼上一层阴影……

    下课了,同学们一个个都跑去买雪糕、冰激凌、我多少次将手伸进口袋,可一想到妈妈的下岗给家庭带来的困难,我又将手拿出来,端起一杯凉开水,喝了个精光。我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父母想想了。我不应该毫无顾忌地将口袋里的钱花完。这也许是一种长大的感觉吧。

    水壶里的水又开了,可我没有望着水壶大喊:“妈妈,水开了!”而是小心翼翼地将水倒进了开水瓶里。因为我明白,自己长大了,不能什么事都依赖妈妈了;妈妈太辛苦了,让她多休息一会儿吧!妈妈,女儿已经长大了。

    妈妈有好些天没有高兴过了,总是一筹莫展、唉声叹气,今天是母亲节,我一定要让她笑一次。我砸碎心爱的小瓷兔,拿出平时积攒下来的零花钱,买了一张精美的贺卡,里面盛满了我真挚的祝福。妈妈拿起贺卡,抚摸着我的头:“我的兰兰,真的长大了!”妈妈布满红丝的眼睛里,淌出了几颗泪珠;但妈妈的愁容却不见了,嘴角边,又·明显地挂着欣慰的微笑——一妈妈哭了,但妈妈也笑了。她是哭着笑的,笑着哭的。

    直到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确长大了。我终于找到了长大的感觉,是温馨的、甜蜜的,又是多种滋味交融的。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我不应该毫无顾忌地将口袋里的钱花完。

毫无顾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壶里的水又开了……而是小心翼翼地将水倒进了开水瓶里。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道:“妈妈布满红丝的眼睛里,淌出了几颗泪珠;但妈妈的愁容却不见了,嘴角边,又明显地挂着欣慰的微笑——妈妈哭了,但妈妈也笑了。她是哭着笑的,笑着哭的。”仔细阅读这些语言,体会妈妈此时的心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3.本文作者是从哪几个细节来写自己长大的感觉的?

4.为什么文中说长大的感觉是温馨的、甜蜜的,又是多种滋味交融的?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活动。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论。(不超过15个字)

材料一 从引发全民背古诗热潮的《中国诗词大会》,到以“读信”形式带给人全新感动的《见字如面》,再到“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的《朗读者》……最近,一系列制作精良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引发了观众的强烈追捧。

材料二 2017年3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4%的受访者喜欢看文化类综艺节目,40.9%的受访者认为这类节目的吸引人之处在于能使人感受到文化之美,61.0%的受访者期待文化类综艺节目发掘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文化类综艺节目深受中学生喜爱。学校计划开展“中华经典阅读”大赛,比赛前记者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采访,如果记者问你对此次活动的态度,并阐明理由,你会怎样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4)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5)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6)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一表现诗人在困难中看到希望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