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觉得哪一种景物,哪一种事情,哪一个人物在你心中形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觉得哪一种景物,哪一种事情,哪一个人物在你心中形成一道风景,是你印象深刻,让你感触颇深。请你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请以“一道风景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可以描写、可以抒发感受;

(2)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一道风景线 风景是马路上拿着长扫帚扫地的环卫工人们;风景是马路边一排排翠绿的行道树;风景是海南沙滩上一丛丛的红树林;风景是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中的麋鹿——风景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是一位位普普通通、平平凡凡、勤勤恳恳的环卫工人。 当你每天还在温暖的中迷糊时,是否听到窗外寒风的呼呼声中夹杂的“唰唰”的扫地声?当你每天早晨起床时,是否看到了干净整洁的大街?当你每天早晨上学时,是否看到了一位位汗流满面的环卫工人?对,你没有猜错,他们就是在你睡觉时扫帚的操纵者,是干净整洁的大街的创造者,也是那一位位汗流浃背、灰尘满脸的人。他们干的是以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工作,见到他们,人们会掩着鼻子、小跑着,用厌恶的眼光看他们。我看他们这么苦,这么累,便去问他们,对自己工作的看法,没想到我得到的回答是:“只要能为兰州市的环卫工作出点儿力,再苦再累也值了。 现在,兰州市又增加了许多”招手停“环卫车,车上的司机更是不厌其烦地踩着油门和刹车,因为他们刚要开走,又有居民提着垃圾赶来了。他们只好急踩刹车,又微笑着说:”谢谢您为兰州市的环卫工作出一份力。“他们天天为兰州的环卫工作出力,但从未抱怨。 现在,你在兰州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一位位环卫工人,他们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解析】 作文标题“一道风景线”。体会命题意图。首先,题目中的“风景线”无论是在“眼中”还是在“心中”,都应该美好、高雅、感人,是值得赞美的人和事物,例如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博大的胸襟,等等。“一道”这一数量词也要注意,它给出了数量上的限制,如果你的文章只是罗列没有内在联系的几道风景线,又没有把这几道风景线收拢为“一道”,便是偏题。选好构思角度。构思角度大体有三种:以实为主,由实而虚;以虚为主,逐步深化;虚实结合,相得益彰。选哪个角度都可能写出好文章,能否出新的关键在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一般地说,由实而虚,虚实结合,由表及里,往往更容易出新。冷静面对热点。考生一看到题目,会感到“风景线”太多了。但不假思索地随便选取一件,往往会是 “人有我有大家有”,与大多数人的文章撞车。写出热点“风景线”的新意,关键在于要有别出心裁的切入点、个性化的体悟,做到选材与其他考生相同,但切入点和体悟却来自自己的创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块烫石头

村里有个孤老头,靠编篮子、缝毡靴、看守农庄果园不让孩子进去啊过日子。他身体很坏,他瘸着腿,头发过早地白了,还有道弯弯的深疤打颊帮一直通过了嘴唇。这一来,就算是笑吧,他那张脸看上去也像是很悲伤,像是凶巴巴的。

有一回,一个叫小伊凡的孩子爬进农庄果园,想偷苹果吃。没想到,裤腿在围墙钉子上一挂,扑通一声落到下面带刺的醋栗丛里了。伊凡浑身是伤,哇哇大哭。好,这一下给看守人抓住了。不用说,老头儿可以拿荨麻抽他,甚至可以拖他到学校去告状,可老头儿可怜伊凡。伊凡两只手都刺伤了,裤腿撕破了,一条破布片挂在屁股后面,像条羊尾巴,通红的脸颊上扑塔扑嗒地淌着眼泪。

老头儿一声不响,把吓破了胆的伊凡从园子门带出去,放他走了,没打他一下,甚至没有在背后说他一声。

伊凡又羞又恼,溜进林子,走迷了路,到了一个沼地。他累坏了,看见青苔中间露出一块的石头,就往上一坐。可他马上“哎哟”一声跳得老高,因为他觉得就像坐在一只野蜂上面,野蜂打裤子后面那个窟窿狠狠地螫了他的屁股。

可回头一看,石头上根本没有野蜂,只是像被烧烫的煤块似的。石头表面上还露出些字,给泥糊住了。这是块魔石头——伊凡这样想!他踢下一只鞋子,用鞋后跟擦掉石头上的泥。

他读到这样的文字:

这石头放到山上,谁打碎它,

谁就能返老还童,从头活起。

文字后面还有个图章。这图章很复杂,有两个十字,三条尾巴,一个圈圈加一竖,还有四个逗号。

伊凡读后,觉得很不痛快。他才八岁,要是从头活起,他一年级就得再念一年,这他想都不敢想。

这块石头要是让他不用念学校里的功课,一下子就从一年级跳到三年级,那又另当别论了!

愁眉苦脸的伊凡打果园经过,又看到了那老头儿正在咳嗽,老停下来喘气,手里提着桶石灰浆,肩膀上掮着把树皮丝刷子。伊凡想:“瞧这个人,他本来可以随便用荨麻打我,可他可怜我,没有打。现在让我也可怜可怜他,叫他返老还童吧,这样他就不再咳嗽,不再瘸腿,呼吸也不再那么困难了。”

于是好心的伊凡来到了老头儿面前,开门见山,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他。老头儿好好地谢过小伊凡,可是不肯擅离职守上沼泽地去,因为世界上这种人还是有的:趁这个机会溜进果园,把水果偷得一个不剩。

老头儿叫小伊凡自己到沼地上去,把石头挖出来,搬到山上去。他待会上那儿,拿样什么东西把石头敲开。

事情闹成这样,叫伊凡很不高兴。可他没有拒绝,他不想让老头儿生气。第二天早晨,小伊凡拿起厚麻袋,戴了双粗麻布手套,为的是不让手给石头烫伤,就上沼泽地去了。

伊凡弄得浑身是泥,好不容易把石头从沼泽地里挖了出来,接着他就吐出舌头,在山脚的干草上一躺。

他心里说:“好吧!我把这块石头推到山上去,等会儿瘸腿老头儿来了,就敲碎石头,返老还童,从头活起啦。大伙儿都说他一辈子吃够了苦。他年纪大了,孤单单的,挨过打,遍体鳞伤,不用说,从来没得到过幸福。别人却得到过。”他小伊凡虽然小,这种幸福也得到过三次。一次是他上学要迟到了,一位素不相识的司机用闪闪发亮的小汽车把他从农庄一直送到了学校门口;另一次是春天里,他赤手空拳在沟里捉到一条大梭鱼;还有一次是米特罗方叔叔带他进城过了一个快活的“五一”节。

他想到这里,站起身子,耐心地把那块石头推到山上去。

太阳快下山了,老头儿才上山向小伊凡走过来。这时小伊凡已经精疲力竭,浑身发抖,蜷成一团,在烫石头旁边烘烤又脏又湿的衣服。

“老爷爷,你怎么不带锤子、斧子、铁棍啊?”小伊凡惊奇地叫起来,“难道你想用手把石头砸碎吗?”

“不,小伊凡,”老头儿回答说,“我不想用手把石头砸碎。我根本就不想砸碎它,因为我不想从头活起。”

老头儿说着,走到惊奇的小伊凡身边,摸摸他的头,伊凡感到老头儿沉重的手掌在哆嗦。

老头儿对小伊凡说:“当然,你准以为我老了,瘸着腿,残废了,很不幸,其实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我这条腿是给一根本头压断的,可那时候我们是在推倒围墙,正在构筑街垒,举行起义,要推翻你只在画片上看到过的沙皇。

“我的牙给打落了,可那时候我们被投入了监狱,齐声歌唱革命歌曲。我的脸也在战斗中被马刀劈伤,可那时候最早的人民团队已经开始反击白匪。

“我害了伤寒病、待在又矮又冷的板棚里,躺在干草上翻来覆去地折腾,说着胡话。可有一件事比死更可怕,就是我听说我们的国家遭到包围,敌人的军队要战胜我们。然而,我在重新闪耀的太阳的第一道光芒中清醒过来,我知道了,敌人又被击溃,我们又进攻啦。

“我们这些幸福的人相互从一张病床向另一张病床伸出了瘦骨嶙峋的手,当时胆怯地幻想着,即使不在我们生前也在我们死后,我们的国家将变得像今天这样的强大。傻伊凡,这还不是幸福吗?!我为什么要另一次生命,要另一个青春时代呢?我曾经是过得很苦,可我过得光明正大!”

老头儿说到这里停下来,拿出烟斗来抽。

“对的,老爷爷!”小伊凡听了轻轻地说。“既然这样,这块石头本可以安安静静地躺在那个沼泽里,我干吗费劲把它搬到山上来呢?”

老头儿说:“让大家看到它,小伊凡,你看看以后会怎么样吧。”

许多年过去了,那块石头依然在那山上原封不动,没有砸碎。

不少人在它旁边经过,走过去看看,想了想,摇摇头,又走了。 (有删改)

1.小说中的“魔石”有哪些奇特之处?请分点概述。

2.从全文看,小说开头对老头儿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3.“事情闹成这样,叫伊凡很不高兴。可他没有拒绝,他不想让老头儿生气”,伊凡为什么会“很不高兴”呢?从“他没有拒绝”,能看出伊凡是个怎样的人?

4.伊凡和老头儿对幸福的认识有什么不同?请你对其中一人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查看答案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 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下列句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人生都不负责任,那他就不会对别人负责,更不会对国家和社会负责。

B. 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因此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就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责任,都只能完全有自己来承担,不能依靠别人。

C. 在责任问题上盲目的人,就是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做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

D. 我们活在世上,除了必须承担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甚至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外,还要承担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所以,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就能对国家和社会负责。

2.下列句子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B. 文中第三段为了证明歌德所说的话:“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作者运用了正反说理的方法来进行论证。

C. 文中第五段划线句子的意思是一个人一旦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就会促使他的内心变得平静,使他的思想变得充实,不会因迷茫而浮躁,因空虚而无措。

D. 作者在确立观点后,主要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层层深入,有理有据,说服力强,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总结了全文,深化了主题。

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连结材料)我国9000万网民中82%为青少年,其中未成年网民就有1650万。而这1650万未成年中的14.8%,也就是说有近245万未成年人不仅爱上网,而且着迷上瘾,难以自拔。

 

查看答案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所识穷乏者德我与

B. 且矫魏王令/且欲于常马等

C. 以负于魏/至于负者歌于涂

D. 引公子就西阶/指物作诗立就

2.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

3.选文通过唐雎向信陵君的进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野发而幽香 ________②望之然而深秀 __________ ③杂然而前  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

3.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B.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被贬滁州后一种苦闷抑郁的扭曲反应,作者是以乐写哀。

C.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应。

D. “太守之乐其乐”是衬托前面的“山林之乐”和“人之乐”的。

 

查看答案

仿照划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读诗词,读出感悟:读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读到了杰出人物的豪迈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济慈的“大地的诗词从来不会死亡”,我读到了生命长河的源源不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