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 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下列句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人生都不负责任,那他就不会对别人负责,更不会对国家和社会负责。

B. 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因此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就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责任,都只能完全有自己来承担,不能依靠别人。

C. 在责任问题上盲目的人,就是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做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

D. 我们活在世上,除了必须承担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甚至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外,还要承担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所以,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就能对国家和社会负责。

2.下列句子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B. 文中第三段为了证明歌德所说的话:“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作者运用了正反说理的方法来进行论证。

C. 文中第五段划线句子的意思是一个人一旦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就会促使他的内心变得平静,使他的思想变得充实,不会因迷茫而浮躁,因空虚而无措。

D. 作者在确立观点后,主要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层层深入,有理有据,说服力强,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总结了全文,深化了主题。

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连结材料)我国9000万网民中82%为青少年,其中未成年网民就有1650万。而这1650万未成年中的14.8%,也就是说有近245万未成年人不仅爱上网,而且着迷上瘾,难以自拔。

 

1.D 2.B 3.示例:青少年的人生的初始,它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更是属于社会、属于家庭的;青少年要为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将来努力拼搏,而沉迷网络,虚度光阴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不负责任。 【解析】 1.D项“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就能对国家和社会负责”说法绝对。应改为“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才能对国家和社会负责”。 2.B项,应改为文中第三段为了证明“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的分论点,作者运用了正反说理的方法来进行论证。歌德的话只是道理论据。 3.考查对文章的个性化解读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要分析好“1650万未成年中的14.8%,也就是说有近245万未成年人不仅爱上网,而且着迷上瘾,难以自拔”一句,讲的是青少年沉迷网络、虚度光阴的问题。而原文讲的是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问题。讲这两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谈谈如何对自己负起责任,不再沉迷网络、虚度光阴,这样才能有益自己、有益家庭、有益社会、有益国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所识穷乏者德我与

B. 且矫魏王令/且欲于常马等

C. 以负于魏/至于负者歌于涂

D. 引公子就西阶/指物作诗立就

2.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

3.选文通过唐雎向信陵君的进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野发而幽香 ________②望之然而深秀 __________ ③杂然而前  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

3.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B.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被贬滁州后一种苦闷抑郁的扭曲反应,作者是以乐写哀。

C.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应。

D. “太守之乐其乐”是衬托前面的“山林之乐”和“人之乐”的。

 

查看答案

仿照划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读诗词,读出感悟:读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读到了杰出人物的豪迈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济慈的“大地的诗词从来不会死亡”,我读到了生命长河的源源不断。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删去由于使

B.这一期杂志还刊登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的短篇小说《山路》《搭错车》和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的主题曲——《酒干倘卖无》。(在电影前加上同名

C.艺人吴奇隆的结婚喜糖一盒高达人民币850元左右,知名记者何东就这一情况发表评论:攀比和铺张之风在娱乐圈愈演愈烈(删去 850元后面的左右

D.甘肃一位代表在2016年两会上提出,能否加大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的公共教育投入力度,是促进公平教育的关键所在(删去加大前面的能否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B.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C. 历史老师的课生动有趣, 讲起来强聒不舍,同学们都喜欢听他讲课。

D. 佛山作为一座旅游文化名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观光游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